一份統計數據表明,中國人口中患有腸胃疾病的人數超過1.2億,而且明顯呈現患病低齡化的趨勢。相較于30年前,19-35歲的青壯年患病率提升了一倍,占總人數的6%-11%。
一個非常殘忍的事實,胃癌越來越年輕化了。
杭州市一醫院胃腸外肛科副主任單毓強主任醫師最近感觸就特別深:“接二連三,不斷有年輕胃癌患者,是時候給年輕人敲響警鐘了!”
569849e389ce296bfe7d699b08a52ab7.jpg (65.15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2 22:27 上傳
25歲上班族胃部脹鼓鼓 一查竟是癌
家住臨平的雯雯(化名)在當地一家企業工作。仗著自己年輕,身體好,要么忙起來就不去吃飯,要么就是下班后和朋友們大吃大喝,擼串、麻辣燙……兩個月前,她突然對這些美食失去了興趣。因為她的胃開始“鬧脾氣”,總覺得飽脹,還經常泛酸水。每次一吃完東西后,這些癥狀就更加嚴重了。
聯想到自己之前總是胃痛,雯雯去當地醫院做了胃鏡檢查。檢查結果給了她當頭一棒——胃癌。接診的醫生一看,說她的胃癌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不規律”。雯雯想不通了,自己還這么年輕怎么就和胃癌扯上了關系。
不甘心的雯雯來到杭州市一醫院,單毓強主任醫師團隊為雯雯做了全面檢查。再次做了胃鏡并經病理切片活檢后,她被確診為低分化腺癌。所幸,雯雯的胃癌分期還不算晚,經過外科手術和綜合治療會有不錯的預后。經過周密的會診,單毓強為雯雯采用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手術成功,雯雯很快恢復出院了。
只是,經過這一回,她再也不敢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了。
f5836e572e5ffdc6193a80cbbbf41ee9.jpg (33.2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2 22:27 上傳
30歲白領患上胃癌 竟和家庭有關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星期內,單毓強主任醫師團隊還接收了另一例年輕胃癌患者。
家住東陽的小吳(化名)今年剛滿30歲。一年多來,她總感覺上腹部飽脹、反胃……直到她最近出現了惡心嘔吐的癥狀,才到醫院做胃鏡檢查,這一查發現她胃部有一個2cm*3cm的腫瘤,活檢組織病理證實為癌變。
聽到這個消息,小吳猶如晴天霹靂,但冷靜下來又覺得在意料之中。小吳的父親十幾年前就患有胃癌,這仿佛是一種宿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就是遺傳。像小吳這樣,胃癌患者的直系親屬——父母和親兄弟姐妹,得胃癌的風險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2-3倍。除了不可避免的遺傳原因,家族里同樣的飲食習慣也是誘發癌癥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家族中有人患癌癥,一定要加強體檢。
所幸一臺成功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病灶被成功切除。
8e2df64aae75f3c07960f722769553ef.jpg (48.86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2 22:27 上傳
胃癌逼向年輕人 尤其喜歡這幾類人群
單毓強表示,像雯雯這樣年紀輕輕就查出胃癌的,不能絕對說是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但這種三餐不規律、不健康食物為伴的不良飲食習慣長久肯定會對健康有影響。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身體好,有本錢,肆意揮霍,是極其不理智的。此外,吸煙、酗酒、嗜好熏烤油炸、高鹽高糖高脂等飲食習慣以及作息不規律,長期熬夜、日夜顛倒,甚至精神壓力大等因素都可能是誘發胃癌的元兇。
胃癌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足夠重視胃鏡檢查,大部分都可以避免。特別像小吳這樣有家族史的人群,明顯比無家族史人群的患病率高,所謂的“家族史”主要指家族中有人患過或者正患上胃癌相關的疾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患病的,要格外多留心,定期胃鏡檢查。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李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