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宿松縣涼亭鎮三德果園里,一個個現代化葡萄大棚鱗次櫛比、成片的果樹綠意盎然,綠油油的葉子下,一顆顆紅櫻桃鮮嫩欲滴,展現出勃勃生機,吸引了眾多游客觀光采摘。
三德村主任胡曉明介紹,2017年在涼亭鎮指導下,三德村為破解貧困村集體收入薄弱、貧困勞動力過剩無法創收和耕地閑置難題,積極發動在外的本村成功人士返村創業,本村村民余稱心積極響應號召,返村創業。2018年他在三德村流轉220余畝閑置土地創辦了三德果園,成立宿松縣智創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資金入股、土地入股和務工就業等方式,大力發展櫻桃、黃桃、葡萄等各類果樹4700余棵,帶動涼亭鎮三德村和貧困戶增收。
“我們果園能夠成功,得益于三德村幫扶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的大力支持,借助安徽師范大學資源,由安徽師范大學在種植前期開展土質檢測,科學謀劃種植水果品種;由安徽師范大學聯系六安苗木研究所對果園種植進行全程技術指導”。三德果園負責人余稱心對安徽師范大學的幫助充滿感激之情。
三德果園現種植櫻桃20畝、黃桃12畝、油桃20畝、獼猴桃20畝、建設葡萄大棚14座,已經初具規模。后期計劃發展采摘、垂釣、農家樂、民宿客棧等休閑旅游項目,同時本著節約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則,計劃在種植區內套養雞、鵝等家禽。致力于將三德果園打造成集生態農業、綠色農產品種植、休閑體驗及采摘、垂釣、農家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基地。
為充分挖掘產品價值提高收益,更好地帶動貧困戶增收,三德果園正在建設凍庫,健全產業鏈。隨著產能的提高帶動貧困戶務工就業的能力逐年提升,2019年吸納14名貧困勞動力在果園務工,人均獲得工資性收入約1萬元;2020年吸納貧困勞動力20人務工,人均獲得工資性收入約1.2萬元。隨著果園的發展壯大,以后有望能解決周邊閑置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
“我家就住在果園旁邊,平時就在園子里除草、撿垃圾,干一些輕松的活一天也可以掙100元,不再依靠低保過日子”住在三德果園旁邊的貧困戶余夕迪欣喜的算著收入賬。余夕迪夫婦倆都患有殘疾,還有一個孩子在讀書,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殘疾沒辦法務工,每年都是依靠低保金過日子,但三德果園建成后,涼亭鎮秉持扶貧先扶志的工作方針,幫助介紹到果園務工,徹底改變了余夕迪的生活,日子逐漸紅火起來。
涼亭鎮通過大力發展水果種植,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涼亭鎮 胡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