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一直以來,縣民政局聚焦困難群眾所憂所急所盼,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大力發揚“三牛”精神,用心用情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精神。始終秉承“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行為宗旨,始終把困難群眾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解決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增進民政服務對象的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按時足額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兜牢民生底線,為困難群眾撐起強有力的“生活救助保護傘”。2021年1至5月發放城鄉低保金4950.94萬元,特困人員供養金1949.46萬元,臨時救助資金208.05萬元。
發揚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是老黃牛精神的突出表現。作為民政工作者就要像老黃牛一樣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憑著老黃牛的一份“拼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以務實的作風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要持續開展低保救助專項整治行動,做好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鄉鎮后社會救助資金發放工作,進一步指導各鄉鎮業務審批工作和不斷提升社會兜底保障標準,進一步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實現應保盡保。民政工作的服務對象大多是特困群體,這就要求我們要平等對待每一位服務對象,從內心尊重、理解和關心他們,關心群眾安危冷暖,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發揚創新發展拓荒牛精神。要勇當創新發展“拓荒牛”,緊緊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拓展服務內涵、提升服務質量,滿足各類服務對象需求。創新救助程序和方式,逐步建立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社會救助體系。大力推行“互聯網+社會救助”,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社會救助領域依托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強化社會救助相關數據匯聚、共享和應用、提高網上辦事質量效率,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服務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水平。(通訊員 胡樹常)
稿件來源: 縣民政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