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日,安徽發展改革委在其官網回復網友建議皖北實行移民脫貧時,省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落實國家和我省推進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各項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全面推進皖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協調發展,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新高地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為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貢獻皖北力量。具體如下:
QQ截圖20210625133659.png (466.7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5 13:37 上傳
網友:皖北人口眾多,全部是大平原,最適合發展農業,是安徽的糧倉,最適合大型農業機械化、電氣化耕種操作,皖北缺水相對較嚴重,雖然目前在實行淮水北調和引江濟淮二期工程,但是用水成本相對較高,目前皖北飲用水主要依賴地下水,但是皖北地下水超采嚴重、污染嚴重,皖北經濟落后,主要是人口多、密度大、經濟落后、工業底子薄、塌陷區多、實現脫貧致富代價太大且時間過長,皖北發展工業會造成地下水會被大量污染且占用大量基本農田,影響未來安徽糧食安全。江淮分水嶺地帶是丘陵、崗地,地勢起伏較大,易旱、土地不肥,農作物產量低,不適合發展農業,不適合大型農業機械化、電氣化耕種收割,適合居住、發展工業和旅游業等。建議:現將皖北一半人口有序遷至江淮分水嶺地帶,特別適合遷移到合肥、六安、滁州區域江淮分水嶺一帶,重點遷居至合肥范圍,由合肥來帶動解決皖北遷移人口居住、培訓、就業問題,快速實現這部分皖北人先期脫貧,同時將皖北農村宅基地、小村鎮全部拆遷還田耕種,更換出來的土地指標全部交給合肥市使用,由省、合肥市、皖北當地市縣共同出資解決拆遷戶住房問題,將皖北一半的人口先轉移到合肥解決貧困問題,這就是移民脫貧最佳路徑,見效快,這些移民劃轉為合肥市市民戶口,這些移民的土地交給合肥市管理,作為合肥市糧食保障地,流轉出的土地交給那些專業大公司實行集團化開發,提高皖北土地經濟效益,且移出的農民可以得到相應補償,這些移民的醫療養老交由合肥市負責。變相實行皖北人口城市化,為皖北剩余人口快速增加收入創造條件,減輕皖北人口負擔。
安徽發展改革委回復:皖北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區位交通重要,資源稟賦良好,人力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產業特色鮮明。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皖北發展,先后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特別是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國家專門為皖北出臺24條政策措施。“十三五”以來,皖北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經濟總量突破一萬億元,鐵路總里程1880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隨著引江濟淮等重大工程建設,能源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現有44家省級以上開發區、73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17家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10家南北合作共建園區、7家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現代中藥、現代醫藥、新材料、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勢頭良好,農產品深加工、輕紡鞋服、機械裝備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伴隨著基礎設施改善和經濟持續發展,城鄉面貌大為改觀,中心城市面積逐年拓展,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62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8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皖北六市的常住人口比“六普”增加140.6萬人,占全省的92.1%,阜陽、亳州、蚌埠等市人口回流趨勢明顯。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落實國家和我省推進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各項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全面推進皖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協調發展,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新高地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為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貢獻皖北力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