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志(iiidaily)| 來源 霹靂藍 | 作者寒冬 | 編輯
5b2211a5d178f4e1a9064e13c0a94050.png (1.91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不能只顧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換言之,不能夠只講崇高,不講道理。在煽情的倫理流行之時,人所共知的虛偽無所不在;因為照那些高調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餓死。
——王小波《關于崇高》
三年前,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因為把陽春白雪的古詩詞,用一口“彎道子”普通話,一鍵切換成深入淺出的幽默段子,而在短視頻平臺爆火。
我們眼里才情高超的詩仙李白,在他這兒是一個自我感覺賊好的人,自以為有政治才干,實際上只有文才詩才,“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看他這個德性就當不了官!
a97dad6d5bb0fbc707e49bd75a22140d.png (300.45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田園詩人陶淵明,被他蓋章“很有幽默感”,然后一頓不留情面的調侃:“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種的個鬼田。”
1264ba53df117e11a218cc701425c53f.jpg (132.78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講孟郊,“一輩子辛苦地考進士,認真地讀書,就是為了一日看盡長安花”,還特別解釋“長安花就是女孩子”。末了,連帶古今男人一塊調侃:“大概大部分男人,就是這個人生理想。”
3f0ddbebde50b8497319f589f5181afa.jpg (148.9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他講課畫面感十足,仿佛把遙遠時空的文人墨客,帶到了大家面前打趣逗樂。無數網友對這種突如其來“畫風清奇”又干貨滿滿的授課方式欲罷不能。
上千萬的播放量,上百萬的點贊,流量時代,人紅了,被邀請開講座寫書、接受采訪、參加活動的曝光多了,當然,是非也多了,質疑和責罵之聲雪花般撲面而來。
01
人命和文人風骨哪個重要?
一次講座中,一位男士義正詞言地當面質問他:“我們承認你的課程很好,但是你這樣為了錢到處走穴,有一個文人學者的風骨和風范么?作為知識分子,更應該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吧?”
這話很難聽,但在戴教授走紅的那段時間,這種聲音并不少見,總結下來就是:一個知識分子、文化人,不好好搞學術、搞研究,怎么能想著賺錢呢?對得起“文人風骨”這四個字嗎?
好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京報等紛紛發文表態,認為戴教授“紅得有理”,“紅了師生,火了教育”。
6027f37a21382ff08f1207aa768d58d7.png (357.39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對于網上的質疑,很少看到戴教授在公開場合進行回應。直到最近,他之前接受采訪的一段視頻被翻了出來,大批網友才知道,他頻繁露面公開演講,是為了救自己的太太。
戴建業相伴幾十年的妻子得了肺癌,肺癌靶向治療的藥非常昂貴,一盒就要51000塊錢,只有30粒,只能吃一個月,相當于1700塊一粒。除了藥,還有住院、請護工的費用,加起來每個月基本都要支出七八萬的醫藥費。這對于絕大多數的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最讓他痛心的是,有一次,他回到家,發現妻子在嚎啕大哭,原來她拿藥的時候手抖,一盒藥全倒到地上了,還差幾粒沒找回來,妻子心疼到幾近崩潰。
8a7f0a44d96805e748fbfe4ab1014df2.jpg (88.62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這個畫面讓戴建業很受沖擊,壓力像山一樣倒過來,錢成了急需品。采訪中他強忍哽咽:“很多人批評我到處賺錢沒有文人風骨,可是如果丟了妻子,我要文人風骨做什么?”
4cd391d24f6a7a74fb3d170379cbbf6c.png (245.47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于是他才開始接演講接廣告接書稿,只希望妻子能活下去。
我也翻找了戴教授所謂“走穴賺錢”接的廣告、商演、合作,全部都與文化、歷史、詩詞、讀書相關。即便是合作向的視頻,也是掏心掏肺,頻頻有扎實有用的金句輸出。
他對剛畢業的學子寄語:“我們不能改變風的方向,但我們可以調整風帆。一帆風順,既不可能,也不可貴!
B站的輸出也都是毫無保留的古詩詞干貨、人生經驗分享。
2b55430c0c6215ba248cb4212e75a5fa.jpg (222.31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除了內容輸出的盡心盡力,戴教授身上還保留著老一輩知識分子的質樸和責任感、對于接下的“擔子”從頭到尾的信念感。有媒體去他家采訪,他一聲不吭也沒叫工作人員,默默調試起機器,確認燈光的明暗程度。
003a0ea0f09c7b0b42ab0ec86c7f604c.jpg (114.65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現在再看開頭那句,知識分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質問,那些管中窺豹的評價,又有多少公允的東西呢?
02
“網紅教授”浮名之外
而那些躲在屏幕后面口沫飛濺,大肆批判戴教授“不搞學術只會搞錢”的人,更是讓人啞然失笑。
在被冠以“網紅教授”之前,戴建業教授已經是陶淵明研究專家,在漢魏文學研究領域也有頗多貢獻,在整個中古文學研究領域也頗有地位。這點,在知網查看戴教授論文被引頻次,即可一目了然。
其中,他2013年發表的《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狀與反思》被引43次。
3d06e51143d87509799e4907278b2ced.png (397.8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這是什么概念呢?《自然》期刊曾經報導過,在所有已出版的文章中,只有1次引用的論文,已經在前55.8%中;被引用次數達10次以上時,該文章已經在全球被引用次數中排名前24%。(注:不同學科的平均引用數差異很大,此處僅供對比參考)
而作為陶淵明研究專家,戴建業教授的《澄明之境》,從2001年出版到現在,已經出了五個版本了,豆瓣評分均在8分以上,閱讀人數最多的那版,甚至達到了8.7分,可謂功力深厚,經得起學界內外研讀推敲。
eeb71112cfd6ee34b3ef71aa0378e5a3.jpg (67.44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盡管發表了很多專業嚴謹的學術論文,但是戴教授多次強調:“傳統文化淪為說教就死了 ,要激活古詩詞在現代的生命力。”這也許就是他獨樹一幟、不走尋常路這種授課風格的根本原因,也是學生愿意追隨他沉浸在古詩詞里的原因。
03
社會的擰巴風氣
現代社會似乎有一種很擰巴的風氣,一些網紅明星博出位博眼球,不顧底線,賺得盆滿缽滿,那叫勵志人生。文化人、知識分子一談錢,那就是一身銅臭。不吃青菜豆腐,不夠形容枯槁,不夠捉襟見肘,就不夠文人風骨?節操就不夠純粹?
那我們鼓勵的是什么呢?發發瘋,鬧鬧脾氣,隨便演演就能日薪208萬?拿不出任何代表作,直播間里賣賣萌刷刷臉,輕松下班?
朋友,時代該變了吧?早在15年前的2006年,易中天教授開講《品三國》系列,和戴教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講課風格,一掃學院式的高雅嚴謹,標志性的易式斷句發音,圈粉無數。
接下來的劇情還是亙古不變的:人紅是非多。歷史也總是驚人的相似。現在指責戴建業的人說的話,幾乎和當初指責易中天的人“不謀而合”:“我覺得您本職是一個教師,但是到了快退休的年紀您又上了電視……我知道您有兩個兄弟,是不是在家里能夠得到的最基本的關心也被除以了三,以至于您到現在沒有一個存在感?是不是您當年在放牛的時候,那些離您而去的母牛造成您的空虛,也造成您沒有存在感?”
“不務正業,刷存在感,走穴賺錢……”
有沒有記得,當年多少人因為易教授愛上了歷史,有多少學生因為易教授不費力地記下了知識點。15年過去了,又有多少人因為戴教授愛上了古詩詞,領略到詩詞在當代的生命力,多少小學生因為這樣有趣的啟蒙,愿意多背幾首古詩。
741af1a0bdb9d9c627b0e9fa6bedac76.png (638.71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而,一撥人還在苛責“文人風骨”。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說,不管在商界、產業界還是科技界,人們以聰明才智、辛勤勞動來進行競爭。唯獨在文化界,賭的是人品、羞恥心。照我看來,這有點像賭命,甚至比賭命還嚴重。這種危險的游戲有何獎品?只是一點小小的文名!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真正的知識分子能過上好日子,難道不是件好事嗎?這樣才會有更多人正視知識的價值:知識不僅可以為精神世界服務,為社會服務,也能為落地的生活成本服務。
a658c6495e59536e2d6c526595ad9895.jpg (68.92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13 10:14 上傳
很可惜的是,戴教授的妻子最終在疫情期間去世了。忘不了他那句:
“很多人批評我到處賺錢沒有文人風骨,可是如果丟了妻子,我要文人風骨做什么?”
如今他的生活終究會回歸平靜,希望他的生活如他所愿:“我喜歡在家里讀書,寫一點我喜歡寫的東西,我準備退休以后,既讀中文,讀古文,也重操舊業,翻譯點英國的小品文。我覺得這樣比較快樂!
關于作者: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