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外賣發現有問題, 商家未核實就“爽快”退款, 讓涇縣男子王某萌發一條“生財之道”。 此后,他在外賣平臺上 冒充真實交易的客戶身份, 虛構外賣有質量問題,騙取商戶退款。 200多家商戶被騙近萬元。 王某7月19日被涇縣警方刑事拘留。 外賣平臺上騙了200多商家
6月28日,涇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反電詐中心)接到某外賣平臺報警稱:自2020年12月份以來,有一疑似涇縣籍男子在某外賣平臺上冒充真實交易的客戶身份,虛構外賣食品有蟲、異味等質量問題向平臺內的商家提出退款要求,共有200余名商家被騙,損失近萬元。
接警后民警立即開展偵查工作,并根據報警人提供的線索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王某(涇縣籍人士,男)。為避免打草驚蛇,民警決定先行開展取證工作。這些被騙的商家很多在千里之外的成都、青島、重慶、廣州、西安等地。為防止更多的商家上當受騙,民警于20天內,火速輾轉上海、廣州等多地取證。7月19日,時機成熟,民警于涇縣涇川鎮某小區內將王某抓獲歸案。
d91a1503d3f5dd58406f397af3e77e75.jpg (132.08 KB, 下載次數: 2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21 09:51 上傳
一次便捷退款啟發“生財之道”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涇縣警方了解到,經查,2020年12月,王某在某外賣平臺點餐時發現餐食存有異味,遂向外賣商家致電反映,結果外賣商家未經任何核實就將點餐費用退付給王某。
這次“極速”的退款經歷讓王某想出了一條“生財之道”。王某經過多次摸索后,在網上購買了可以更改手機地理位置的設備,在更改手機地理位置后再通過某軟件查看當前區域內的外賣店鋪、訂單、出單等信息。為提高詐騙成功率,王某挑選銷量較高的商鋪,冒充真實訂單人身份,編造餐食有異味等虛假信息進行電話投訴并索取退款。由于王某的作案時間均挑選在用餐高峰期,且對訂單信息描述準確,大多數商戶未經核實便直接通過支付寶、微信紅包等方式予以退款,每筆退款均在數十元左右。
民警調查發現,王某最多一天曾通過退單的方式索賠數十次。通過此種方式,王某于7個月內成功詐騙200余戶商家,詐騙金額總計近萬元,直至某商家向某外賣平臺投訴后,外賣平臺核查才發覺異常并報警。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7月20日從涇縣警方了解到,王某因涉嫌詐騙被涇縣警方刑事拘留。張鑫 潘涯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么聰明,為啥不干點正經事呢?為安徽警方的果斷處置贊!
來源: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