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自己學習的榜樣、崇拜的偶像。不僅是喜歡,而且是想成為“他那樣的人”。
“追星族”一直以來都存在,喜歡明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為了追星,不顧一切地應援打榜、高額打賞,甚至翹課逃學……就超出了未成年人正常追星的范圍。
近年來司法機關辦理的案件也向社會發出預警,“飯圈”亂象以及披著“飯圈”“粉絲群”外衣針對未成年人的侵害和犯罪日益凸顯,畸形“飯圈”成為犯罪分子詐騙的新目標。
那么,不法分子是如何對未成年人粉絲進行詐騙的?學校、家長又該怎樣引導孩子?
初中生追星不到一年刷卡兩萬 有人因進粉絲群被騙數千元
浙江湖州吳女士的女兒正在讀初中,是個不折不扣的“追星族”。吳女士稱,“(女兒)追星花了不少冤枉錢,比如買周刊、周邊、應援服、演唱會門票、打賞,我當時給了她一張信用卡,不到一年就刷了兩萬塊。”
初中生狂熱追星,甚至充當明星的“粉頭”(粉絲頭目)已不少見,正在讀初二的小麗告訴記者,她常常會被安排做數據、控評等。
小 麗:
我們的零花錢比較多,所以很樂意為偶像花錢,最討厭的行為是(部分人)喜歡“愛豆”卻不花錢,又享受著其他粉絲獲取的資源。
正是因為未成年人容易被對偶像的熱情沖昏頭腦,一些犯罪分子也盯上這個群體。
今年5月,初中生小吳為獲得某藝人的簽名照動用了媽媽的手機。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雙浦派出所 治安警長朱小康:
這名未成年人在QQ群中加入了王某某的粉絲群,一個管理員聲稱可以買到王某某的簽名照。未成年人非常感興趣,就轉賬了16.6元想購買照片。
16.6元本在小吳支付能力范圍內,用自己的零花錢就能解決,但轉賬后卻接到了管理員的QQ視頻邀請。
剛一接通,對方就稱因為小吳是未成年人,小吳的付款導致管理員賬戶被凍結,要求小吳用自己媽媽的微信進行所謂的“虛擬操作”,幫忙解凍賬戶。
朱小康:
第一次嫌疑人只要求轉賬1元,并把這1元退回了,未成年人更加相信這個錢轉過去是會退回來的。
第二次要求轉999元,轉過去之后錢被收下了,這時未成年人還沒有意識到受騙。
嫌疑人又說,“你再轉賬4999元,我就能把之前和現在的錢一起退給你。”4999元轉出去之后,小吳就被拉黑了,這才發現自己被騙。
浙江杭州袁家浦村的初中生小張也因加入粉絲群,被群友騙走3000多元。
詐騙分子采用“免費領游戲皮膚”“實時看到偶像日常”“某明星粉絲群”等手段,利用孩子易輕信且害怕被家長責罵的心理,慫恿未成年人通過家長的手機轉賬,被害人多為12至14歲的初中女生。
朱小康:
其實未成年人使用QQ比較多,因為在QQ上搜關鍵字直接能搜索到相關QQ群,并且加入。
群里會發一些造成假象的圖片,比如他會發某藝人的簽名照,但這個照片有可能就是網上的截圖,并非他本人所有。
在未成年人缺乏判斷力的情況下,認為這個群里面的就是粉絲。其實大部分QQ賬號都是嫌疑人自己掌握的,在里面“唱雙簧”。
f4d9c03fd2eca6c6b46c8d21fd060901.jpg (47.98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8-10 10:12 上傳
初中女生為應援偶像淪為詐騙犯
建議:家長學校應及時干預過度追星
中國報告網《2020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00后追星群體占比接近70%,而學生是粉絲的核心群體,占比過半。
未成年人更容易沉淪其中,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如應援集資、翹課、逃學,甚至犯罪。
上海市奉賢區檢察院檢察官黃冰潔講到一起辦理過的案件,充滿惋惜之情。
黃冰潔:
因為受到“飯圈”的不良文化影響,一個16歲的女孩成為了一名詐騙犯。她虛構自己有門路搞到偶像生日會門票,騙取十幾名粉絲共計17萬元,一轉身將這些錢全部花在了為偶像應援上,甚至導致其中1名被害少女自殺。
由于未成年人辨識能力弱,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粉絲風氣的影響。
我們遇到很多孩子,他們將青春期萌動的情感、對未來的迷茫、對物質的渴望轉化為對明星和“飯圈”的迷戀,甚至是迷信,從而誤入歧途。
浙江省長興縣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陳燁提示,對于“飯圈”不良風氣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學校和家長要時刻提高警惕,及時進行干預。
陳燁:
對于過度產生偶像依賴的青少年要做好及時的心理干預,避免因為追逐明星(導致)對青少年個人人身和財產權益的侵犯。
如果家長和學校發現青少年在追星過程中受到非法侵害,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求助。
凈化“飯圈” 理性追星
希望生在網絡時代的我們 都能明辨是非謹防受騙
如若受騙一定要盡快報警 維護自身權益
來源:央廣網綜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記者:孫瑩、張國亮、白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