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的水稻田里,鴨子在水中追逐、嬉戲、捕食。推廣“稻鴨”立體生態鏈模式,成為佐壩鄉優質水稻種植基地的別樣風景。
“嘎嘎嘎……嘎嘎嘎”,日前,在汪昌咀村國寺家庭農場“稻鴨共育”示范基地內,一群群肥鴨在稻田里來回穿梭,它們的目標是稻田里的雜草、稻叢上的害蟲。
3737084_775890.png (330.84 KB, 下載次數: 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8-12 11:24 上傳
“稻鴨共育就是把鴨子養在稻田內,鴨子取食稻田內的各種害蟲,吃、踩雜草等有害生物,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長,鴨糞又作為有機肥幫助稻田提升肥力。通過實施稻鴨共育,可以有效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增加稻農種植效益,改善生態環境。”縣植保站站長羅定榮說。
據了解,稻鴨共育是近年來水稻綠色生產的一種新模式,自2016年開始,縣農業部門一直大力推廣稻鴨共育技術模式,每年聯合具備條件的水稻種植經營主體或大戶開展稻鴨共育示范,并定期安排專業技術人員上門指導。
作為全縣最早開展稻鴨共育示范的農場主,宿松縣國寺家庭農場負責人潘國牛對稻鴨共育這種技術模式可謂是情有獨鐘。他說:“2016年開始,我在縣農業部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展稻鴨共育示范,2018年,基地生產的稻鴨共生香米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同年取得商標注冊證,目前基地生產的稻鴨米已成功進入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中高端市場”。
3737085_950072.png (437.79 KB, 下載次數: 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8-12 11:24 上傳
潘國牛算了筆賬,1畝水稻平均產量600公斤,按照精米率50%算,能產300公斤稻鴨米,目前市場價格一公斤12元,稻鴨米產值為3600元;每畝田放鴨10只,每只售價60元,每畝產值600元。一季水稻可以少施藥2至3次,少施肥1次,又可以節約60到80元。
“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稻鴨兼作的模式讓生態稻米賣出好價錢,農民增收有了新途徑。“這么算下來,一畝的產值可以達到4000元以上,凈收益可以比普通稻田多2000元以上。這個稻田鴨真是我的好幫手!迸藝1е恢圾喿有呛堑卣f。 (融媒體記者 司舜 通訊員 余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