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掃黑風暴》持續熱播。劇中“美麗貸”因涉嫌“套路貸”,被連窩端的情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現實生活中,類似的騙局也時刻威脅著一些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9月1日上午,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一起與“美容貸”相關的詐騙案。被告人以高薪招聘秘書、需要應聘者提升顏值氣質為誘餌,詐騙年輕女性。
高薪招聘秘書,想入職先整容
多名女性求職者被誘導貸款
被害人娜娜在網上看到一家公司高薪招聘總經理秘書的信息,發送簡歷之后,中介公司的“金總”約她面試。
fea72a64797eeaa13223c592e5989964.jpg (27.51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9-5 11:55 上傳
△ “金總”與應聘者約“面試”事宜
簡單答疑后,“金總”表示將安排她與招聘者“王總”見面,如果應聘成功,月薪可達6到8萬。
兩天后,“王總”帶著司機“趙俊”來了。娜娜不知道的是,這個司機真名是許桂郡,整個“招工團隊”都受他指揮。
庭審中,許桂郡回答公訴人訊問稱,“招聘內容一般是總裁、總經理助理或秘書。見面后王琦把我介紹給求職者,我再跟求職者單獨約時間,要求對方做整形,提升形象氣質。如果同意,我就帶她去醫院。”
aadf6e5da8b36114d19cbf4be6597313.jpg (79.59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9-5 11:55 上傳
△ 法院開庭審理現場
于是,娜娜被帶到“北京橙子醫療美容診所”,“零首付、分期付款,輕松變美麗”的一套說辭在等著她。
“被告人在面試的時候對被害人的整形費用做出承諾,比如承諾報銷或者說工作將來可以獲得高薪,使得被害人相信自己有能力負擔貸款費用。”公訴人練虹怡介紹道。
就這樣,被告人以幫助應聘者在小額貸款公司等平臺辦理個人信用醫療美容貸款的方式,由貸款公司將金額轉入醫院賬戶,為應聘者實施整容手術。
f694b2eb7def89a6601d9a808f98f862.jpg (29.15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9-5 11:55 上傳
△ 應聘者按約定貸款并做美容手術后,醫美機構開的證明
貸款整容后被告知無法入職求職者需自己償還十多萬貸款
娜娜在辦理貸款、進行整容手術后,希望王總來看一下整形效果,并表示想盡快投入工作。然而等來的消息是“王總出車禍了,公司不能聘用她”。
更壞的消息是,十多萬的美容貸款需要她自己償還。事實上,被告人等已經與美容機構將娜娜的貸款瓜分完畢。
被告人在回答審判長訊問時供述,“出車禍”是他們慣用的話術,甚至會給被害人發一些傷者在急救中心治療的視頻,目的是增加可信度。
北京朝陽區檢察院查實,被告人詐騙10名女性應聘者辦理“美容貸”,金額40多萬元,被指控構成詐騙罪。鑒于兩被告人認罪認罰,對被害人的損失做了部分賠償。公訴人對兩被告人分別提出有期徒刑四年九個月和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的量刑建議,法院擇期宣判。
檢察官:求職者找工作須警惕貸款平臺與醫美機構莫成幫兇
近年來,“美容貸”在醫療美容機構比較盛行,“零首付、分期付款、利息不高”等所謂的優惠條件讓很多有美容需求又缺乏消費能力的年輕女性動了心。
而不法分子提出的招聘條件——學歷要求不高、工作輕松又高薪,往往會吸引一些缺乏社會經驗的求職者去應聘。
對此,北京朝陽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練虹怡提醒求職者,“要選擇正規的平臺和渠道,在投遞簡歷或面試前要謹慎核查招工用人單位的相關資質。如果面試過程中存在異常情況,比如面試地點異常或者不切實際的高薪許諾,一定要提高警惕。”
同時檢察官提示,求職平臺、醫療美容機構、貸款平臺都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對于求職者、應聘者、整容者、經營者、消費者都負有謹慎的審核義務。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