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近日從省鄉村振興局獲悉,《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實施,明確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從制度上筑牢防止返貧“保障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果實。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確定2021年家庭人均純收入6000元(每年綜合相關因素進行調整)為監測范圍,以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等低收入群體為檢測對象,重點關注大病重病患者和負擔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失能特困老人以及就業不穩定戶、產業發展失敗戶、災后重建戶、無勞動力戶等群體,重點監測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及時進行動態監測和幫扶。
b231bed9a7b8697b2806c1f41bf00c4d.jpg (118.71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9-16 10:13 上傳
資料圖(吳文兵 攝)
經過多年的持續奮戰,我省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告別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但一些脫貧戶脫貧基礎依然比較脆弱,一些邊緣戶面臨致貧風險,一些農戶會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脫貧地區特別是原深度貧困地區摘帽時間較晚,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薄弱,返貧致貧的風險依然存在。
《實施意見》提出,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健全監測對象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完善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等監測方式,以安徽省防止返貧監測大數據管理平臺為基礎,各級鄉村振興部門會同教育、醫保、水利、住建、民政、人社、公安、工商等部門,加強數據共享和對接;組織基層干部、幫扶責任人和聯系人,加強日常跟蹤走訪,實時掌握農戶情況,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及時納入監測對象開展幫扶,做到應納盡納、應幫盡幫;全面推行村級網格化管理模式,對所有監測對象實行分片管理、定責到人,強化實時跟蹤、常態監測、及時預警。
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按照預防性措施和事后幫扶相結合的要求,完善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產業、就業以及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等政策。實行統一的幫扶政策,所有監測對象可以使用各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落實行業政策。堅持缺什么補什么,根據監測對象的返貧致貧風險、發展需求等開展針對性幫扶。對風險單一的,實施單項措施,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對風險復雜多樣的,落實綜合性幫扶措施;對有勞動能力的,堅持開發式幫扶方針,通過產業就業創業促進穩定增收;對無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做好兜底保障;對內生動力不足的,持續扶志扶智,增強發展能力。對脫貧不穩定戶以外的脫貧人口,加強分類管理, 落實好各類民生普惠性政策,并根據實際困難給予適度傾斜。
來源:安徽日報
文:范克龍
圖:安徽新聞網視覺安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