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介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農業農村部在組織各地推薦的基礎上,擇優遴選確定了30個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其中,安徽省共有2項入選全國典型。
47518cdeb86cafdf668825db1e12a164.png (83.06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9 11:47 上傳
通知指出,農業農村部遴選的30個典型涵蓋帶動小農戶發展、發揮村集體組織優勢、創新服務機制、推進資源整合、強化項目推動、助推產業發展、金融保險助力等7個方面,典型主體既有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多元化服務組織,也有地方政府或農業農村部門,還有金融保險機構;服務領域既突出了以糧食作物為主,又兼顧果菜茶、中藥材和其它經濟作物,體現出社會化服務領域正在不斷拓展;服務環節既聚焦農業生產的關鍵薄弱環節,又在貫通全產業鏈服務上有創新、有突破。這些典型特點鮮明、形式多樣、富有新意、成效明顯,可復制、易推廣,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對各地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和農民增產增收,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等具有顯著的示范引導作用。
其中,安徽省入選的2個典型分別為↓↓↓
帶動小農戶發展服務典型
探索農業生產托管新模式 引領山區小農戶邁向現代大農業 ——黟縣有農優質糧油生產聯合體
黟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近年來,黟縣以建設產業化聯合體為抓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2016年,由3家農業龍頭企業、1家糧油聯合社、6家專業合作社、21家家庭農場組建了黟縣有農糧油生產聯合體,配置農業機械、加工、檢測設備等90多臺(套),實現糧食產量1.2萬噸,產值6800萬元,利潤超300萬元,輻射帶動農戶近7000戶。
聯合體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科技農業公司+農戶”的全托管模式,并融合地方特色產業,創新開發黑米、黑玉米等黑糧,與當地“黑茶、黑果、黑雞、黑豬”集聚形成“五黑”產業,實現了產業升級、企業發展、農戶增收、集體經濟壯大的多贏效果,成功引領山區小農生產加速進入現代化農業發展軌道。
138442438d819432ff79e8e9ef046654.jpg (31.88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9 11:47 上傳
發揮村集體組織優勢
創新生產托管模式 發揮村集體“統”的功能 ——鳳臺縣人民政府
鳳臺縣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緣,耕地4.6萬公頃,人口73萬,曾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稱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服務專業戶等各類服務組織達到3.3萬個。2019年以來,鳳臺縣在生產托管模式上積極創新,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的功能,引導分散農戶統一接受服務組織提供的生產托管服務,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增益。
e51aa7699ae997826918b348a5193155.jpg (100.25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9 11:47 上傳
鳳臺縣首先確定了11個生產托管服務試點鄉鎮和70個試點村,先行先試,逐步予以推進。全縣共有7752戶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簽訂了委托經營協議,涉及耕地12萬畝。經過“村推薦、鎮審核、縣確定”的程序,從94家申請服務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中遴選出57家,與70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簽訂服務協議,為農戶提供統一的耕、種、管、收等托管服務。通過提供統一的托管服務,降低了服務組織生產成本,村集體在農資集中采購、組織生產中也獲得效益,2019年試點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增加5萬元。
來源 | 農業農村部官網、“中國農民合作社”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