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當前最為緊迫和最為有力的抓手就是全面啟動省際毗鄰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合作示范區建設。”11月18日,宿松縣委負責人在縣委常委擴大會上這樣說,身兼三省交界的區位優勢及連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要節點,宿松“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全面啟動省際毗鄰地區示范區建設,奮力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皖西南門戶形象,就是讓六中全會精神在宿松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徑。
根據示范區建設,該縣將與周邊縣市共畫“一張圖”,共同編制示范區建設方案,協同謀劃實施重大項目、推進改革創新、爭取政策支持,促進資源要素在省際毗鄰地區高效配置。該縣把孚玉、佐壩、匯口等11個鄉鎮作為先行區,以先行區建設輻射帶動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共辦“一桌席”,強化與周邊縣市的產業對接協作共贏,按照“產業布局差異化、產業集群規模化、產業生態最優化”思路,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全力推進電子信息、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重點打造紡織服裝等三個百億產業。
共促“一體化”,把雙招雙引作為第一要事、第一抓手、一把手工程,內搭平臺、外聯老鄉、招大引強,引進一批“鏈主”企業,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硬核支撐。
共建“一張網”,加快與周邊縣市的互聯互通,推進G105宿松段改線等重大項目建設,暢通縣域交通內循環;推進過江通道、通江船閘、城際鐵路建設,謀劃沿江高鐵、通用機場等重大項目,打通“水陸空鐵”交通外循環;謀劃省際毗鄰地區合作共建信息網絡設施、重要支撐電源點等;加快推進華陽河蓄滯洪區工程建設,完善跨區域防汛救災基礎設施。
共促“一家親”,深化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合作發展,努力實現區域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讓群眾享受更多“協同紅利”。
今年以來,該縣學習滁州、對標廣德,招大引強取得歷史性突破。1-10月,新簽約項目55個、合同總投資112.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1個、主導產業項目25個;5億元以上項目9個,20億元以上項目2個;實際利用省外資金70.9億元;累計實現固定資產到資24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均全面達到或超過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
該縣堅持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對重點項目實行縣領導領銜督辦重點項目制度,持續深入推進“四送一服”工作和“暖企行動”,促成一批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前10個月,全縣申報的50個續建項目中,45個項目實現開工建設,23個重點項目實現竣工投產。
該縣堅定不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下一步,該縣將編制全域旅游規劃,打造省際休閑旅游度假勝地;加快發展特色農業,與黃梅縣共同發展油茶種植加工,力爭“十四五”末種植面積擴展至20萬畝;支持山區發展中藥材種植,與蘄春縣開展中醫藥產業鏈互補;推進大湖生態保護與利用,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和深加工業;打造省際農產品集散中心。
“推進示范區建設,是推動我縣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我們必須肩負的歷史使命。”該縣縣委負責人說,目前宿松正在建立激勵獎懲機制,構建“發展進位、干部上位,發展退位、干部讓位”的用人導向,營造“你追我趕”的干事創業氛圍,全力讓六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全媒體記者沈永亮 通訊員劉修遠)【2021年11月22日 第A0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