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融媒訊 這里是紅色的土地,曾經,新四軍戰士們將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用生命換來美好生活的開端。這就是地處大別山南麓的陳漢鄉,集革命老區、深山區、庫區于一身,曾經是我縣最大的貧困鄉鎮,然而,2019年,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擬定為安徽省唯一一個“全國脫貧攻堅典型示范鄉鎮”;2020年,先后獲評省級森林城鎮、全省第七批優秀選派幫扶干部先進鄉鎮、全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還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鄉鎮。
1941年4月22日,新四軍第七師挺進團團長林維先率領一個通信分隊進入宿松,在陳漢溝與第五師第十四旅四十二團政委張體學匯合,首次溝通軍部與第五師的聯系。在陳漢溝的羅漢宕、朱灣等地,朱育祺等十余名新四軍戰士進行了多次戰斗,并積極宣傳貫徹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各項方針政策,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多年戰爭洗禮,陳漢鄉這方紅色熱土上,留下了無數革命先烈的紅色足跡,至今還口口相傳著抗戰故事。
f92c5349fda5e8506682bc6c193a13a1.png (832.29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1-26 10:19 上傳
羅漢山新葉催陳葉,釣魚臺前波讓后波。盡管戰爭的硝煙已經遠去,但紅色的基因卻刻進了陳漢人民的心中,他們迎難而上,緊緊圍繞“山水陳漢、美麗陳漢、和諧陳漢”的總體目標,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守住青山綠水,全鄉廣大黨員干群,戮力同心、奮勇拼搏,在脫貧攻堅的大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昔日的“紅土地”上逐漸生長出“綠希望”。
日前,搶抓秋日晴好天氣,九登山村部分留守民工扛著鋤頭,早早來到余灣組錢家灣梯田里。昔日荒廢的田園已被挖機翻新平整,一畦一畦的,井然有序。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與村民一起將一捆捆茶苗送到地頭。挖窠、修剪、栽種……大家立刻忙碌起來。
據該村村委會副主任洪云龍介紹,該村自2013年就開始,有計劃地流轉各組群眾的荒山荒田荒地,用于種植油茶、茶葉。“將來打算全部實行機械化,除草、剪枝、施肥、摘茶等工序,只需幾人就可以管理操作!焙樵讫堈f。
安徽恩澤農林有限公司是該鄉2015年招商引資進來的企業,該公司流轉了荒山田地近3000畝,每天100-120元的薪資,常年雇傭村民進行茶園管護,每年凈發工資達50萬元。
bb3e15c5260bf543e92dacc4223ee8b7.png (843.31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1-26 10:19 上傳
茶葉產業只是陳漢鄉眾多產業中的一項,近年來,該鄉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工作要求,守著“綠水青山”這個“金餑餑”,以“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為原則,大力發展山地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特色產業,九登山村打造了“萬畝示范產業園”,發展茶葉油茶、花卉苗木,開發山澗漂流和生態旅游項目;庫南村發展了竹鼠專業養殖、毛竹林生態養雞、仰天坪香榧示范園、結華兔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別河村建設了麻老灣茶園;廣福村發展了香榧產業扶貧示范基地、旅游商品加工廠項目、“八個一”旅游項目;釣魚臺村依托水庫資源,打造了休閑農莊、楊梅觀光采摘園……一個個獨具特色陳漢品牌,不斷向外輸送著一張張靚麗的“陳漢名片”。
去年9月19日,“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系列活動之農特產品展示中心·釣魚臺網紅直播帶貨基地開業慶典在陳漢鄉舉行,整場活動通過網絡全程直播,吸引了2000余名群眾到現場游玩觀賞及40萬觀眾網絡在線觀看,當天的展銷會現場交易額超15萬元,實現線上交易額達85萬元。
“陳漢鄉農特產品種類多、品質好,讓我們的‘山貨’飛出山溝,是我們踐行群眾路線的實際行動。”該鄉黨委書記賀潮水說,“我們通過培訓、流量扶持等方式,努力擴大直播帶貨的影響力,和眾多創業者一起,把山美水美的山區特產傳播給世界,將這條自力更生的致富路鋪向遠方!
車行陳漢鄉,青山環野立,一水抱村流。郁郁蔥蔥的青山連綿不絕,釣魚臺水庫仿若一塊翡翠,云霧繚繞間,翠竹若隱若現。村落依山而建,暮色襲來,星星點點的燈火如同大山的披帛。
a30c096a3134694787a059e5d8a23310.png (910.77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1-26 10:19 上傳
好風景帶來了好“錢景”。隨著釣魚臺網紅直播帶貨基地的開業,釣魚臺網紅橋及斷腰山景點也正式向游客開放。這條網紅橋全長50米,寬1.6米,總造價45萬元左右。
“村民們趕上了好時代,生態立村、產業興村、旅游強村正在成為現實。網紅橋連通的將不僅是交通,更是為村民架起的致富橋,是打通釣魚臺村乃至陳漢鄉與外界旅游的‘彩虹橋’,水庫周邊的6個村、15800多人都從中受益!贬烎~臺村主任陳正華說。
該鄉還向依靠發展旅游產業脫貧的村,撥付旅游扶持資金,改善基礎設施,整治村容村貌,扶持村民發展農家樂,并采取以獎代補、財政支持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閑置房屋、土地、林場和水面等資源,發展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民風民俗的特色小村。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我們正在積極籌劃建設新四軍紀念館,將紅色文化根植于每一個人心中!辟R潮水說。
80年前,新四軍戰士利用陳漢鄉連綿的山勢進行游擊戰;如今,陳漢鄉人民站在了新生活的起點,用這一片蒼翠走向富足,唱響了鄉村振興的新曲調。(融媒體記者 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