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政策太好了,給我們很多方便!”日前,在千嶺鄉衛生院,千嶺鄉新前村村民張先生拿著費用結算單高興地說,“現在看病不用整天住在醫院里,白天花一兩個小時治療,不耽誤地里的農活,晚上回家休息,不住院還能報銷,省了不少錢呢!”
今年56歲的張先生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前段時間因身體不適,在千嶺鄉衛生院進行腰椎牽引、推拿、針灸等治療。“如果住院治療需要兩周左右,平日里還要干農活和照顧家里,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看門診報銷比例又低,十多年的老毛病就一直沒有認真治療過。”張先生說。
現如今,張先生通過“日間病床”支付方式改革政策,不僅節省了時間,治療費用也節約了不少。千嶺鄉副院長楊龍玉告訴記者:“他這次在我們衛生院治療總費用為1291元,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定額標準為1100元,報銷比例為65%,自付是當次發生實際費用的35%,自付費用只需451.85元。如果在縣級醫院住院治療,他可能要花費1100多元。因為不需要住院,床位費、護理費、診查費等也就沒有了。”
“日間病床”支付方式改革政策的實施,對基層醫療機構發展來說也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我院自2018年執行門診按病種付費,共開設了20多個日間病床病種。這種方式從根本上遏制了‘掛床住院’現象,同時進一步提升了醫院服務能力和就診率,減輕了醫保基金支付壓力,衛生院的中醫特色專科和人才隊伍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全面提高了群眾對醫保工作的滿意度。”楊龍玉說。
“日間病床”是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時,所患疾病達到普通住院標準,臨床認為可以夜間不留院觀察治療,同時需要進行一定時間連續治療的一種收治行為。“這種方式既能降低患者的就診費用,還能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小病大治’和‘過度醫療’,從而實現‘醫患保’共贏。”縣醫保服務中心副主任沈楊說。
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日間病床”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我縣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據了解,2016年,我縣主動探索創新,在縣中醫院進行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工作,考慮到基層醫療機構實際情況、基層群眾的就醫需求和打擊欺詐騙保形勢的推進,2018年開始,在各鄉鎮衛生院全面推行“日間病床”支付方式改革政策,由門診中醫優勢病種按病種付費調整為門診按病種付費。目前,我縣在2家縣級醫院試點18個病種,在22個鄉鎮衛生院試點31個病種,分病種設定不同的基金支付比例,報銷比例為40%至65%不等。
沈楊說:“自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縣醫保局科學選定優勢病種、確定支付標準、建立獎懲機制,不斷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強化人員培訓,嚴把入徑標準,加強監督管理,努力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保障服務。”
截至今年6月底,我縣累積結算日間病床患者60850人次,占普通住院人次的63.19%。中西醫優勢病種收治占比提高2.92個百分點,參保群眾鄉鎮內就診率提高4.25個百分點,縣級醫院中醫優勢病種日間病床患者平均診療費用僅相當于同病種住院診療費用的65%,基金支付降幅達 28.63%,取得了“兩提兩降”的效果。
“醫療保障是解決群眾疾病后顧之憂的‘定心丸’。為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促進基層醫療機構健康發展,我縣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基層醫療機構適宜日間病床收治病種醫保結算試點工作,有效彌補了普通門診和住院之間的政策空檔,得到了醫護患者認可、推動了診療秩序規范、促進了服務效能提升。下一步,縣醫保局將結合實際醫療情況,進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和方法,真正讓百姓好看病、看好病,讓醫改更好惠及民生。”縣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華說。
來源: 宿松縣融媒體記者 肖丹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