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科經局在扎實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積極引導科技創新工作,緊緊圍繞產業發展、聚焦企業需求,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兩鏈融合,大力推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平臺建設、資源共享等工作,為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不斷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努力扮好“店小二”角色
紅愛股份公司急需解決生產流動資金、森淼實業公司急需啟動精制棉生產線、快鹿水泥公司急需解決臨時貨運碼頭、日輝導針等電子企業急需解決生產技工等問題……縣科經局站在企業角度,反復溝通會商,提出解決思路,“暖企行動”可圈可點。
“我們堅持以‘四送一服’‘暖企行動’為抓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企業滿意為標準,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積極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縣科經局局長孫中和說。
作為工業服務的排頭兵,科經局積極促成企業做大和資金要素對接,努力扮演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這個角色。“一企一策”分析、制定和落實幫扶政策,面對面、心貼心做好幫扶服務,建立了常態化聯系服務企業制度,及時梳理匯總企業反饋的具體問題,特別是重點行業及龍頭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實行對賬銷號管理。今年再次對全縣工業企業融資需求進行新一輪摸排,召開“線上”信貸產品專項銀企對接會,16家企業新增線上貸款1479萬元;舉辦政銀企擔對接會,達成貸款意向項目164戶,意向貸款額達10.8億元,銀企對接效果十分顯著。1-10月份,共為9家企業辦理風險貸款續貸2600萬,為9家企業辦理應急轉貸9千萬。截至10月底,共幫助解決企業問題238個,助企融資貸款8.1億元,有效助推企業減負增效。
截至10月底,累計落實減稅降費1.49億元。除此之外,今年,還全額退還三家公司繳納的風貸助保金90萬元。
跟蹤問效搭建好“橋梁”
政銀企擔對接需要搭建“橋梁”,在相關貸款后續落實的問題上,縣科經局會同各有關單位對相關的簽約合同進行跟蹤,特別是針對企業和銀行提出的問題和需求認真梳理,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切實提高履約率,讓簽約不走過場,讓履約實實在在。持續加強與銀行、擔保、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系。
“我們積極施企業家培訓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指導企業多元化融資,不僅要引來資本,還要引來人才和管理,引來企業搏擊市場、勇創一流的先進理念。”孫中和說。
縣科經局積極推薦企業申報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和工業強基補短板、工業互聯網發展、傳統產業“三化”技改和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級會展展銷和各類創新創業比賽,以賽代訓,為當地企業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爭得一席之地。
“雙招雙引”是今年的重點主攻方向,圍繞首位產業和數字經濟,制定可具操作性的產業招商方案,縣科經局積極篩選一批重點產業和產業鏈條延伸項目。強化項目幫辦服務機制,落實引薦單位、落戶地單位、幫辦單位共同為企業提供精準幫辦服務,優化招商、安商、親商環境,切實解決企業融資、技術、用工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在行政審批便企舉措上,配備專人服務企業,精減企業申報材料。科經局涉及41項審批事項,以前需要提供的紙質材料兩百多種,經過優化流程,每個事項企業只需要提供一到兩份,材料精簡率達75%以上,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
同時優化辦事流程。之前有些辦件事項從企業申請、單位受理、審查、辦結至少需要一個星期,簡化過后,每個事項完結時間不超過兩個工作日。
政策引導“手把手”扶持
我縣今年新出臺《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實施意見》,在原有3000萬元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基礎,再增加1000萬元,專項用于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及時修訂《宿松縣推進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支持資金由500萬增加到1500萬元。
通過政策的引導,工業經濟穩增長成效明顯,也大力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及綠色發展。今年,已經組織申報縣級的2020年度工業發展類獎補項目92個,獎補1743萬元;首位產業類獎補項目10個,獎補1000萬元;自主創新類獎補項目129個,獎補1040萬元。
在省一級,已經推薦申報2021年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和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共7個類別13個項目以及工業強基補短板2個項目。申報獎補資金達1765.2萬元。
另外大力爭取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目前正在實施的有省級科技重大專項3個,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4個。
據了解,我縣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2家,位居安慶前列;有市級專精特新培育企業8家;新申報市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家。宿松還配套建立了培育庫,把有潛力的相關企業進行重點培養,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設備和技術更新,推動產業邁向規模化、智能化、高端化。
緊緊圍繞“智能制造”提升企業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水平,我縣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包括全力推進5G基站建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今年預計完成5G基站320個,實現主城區基本覆蓋,這為提升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信息化改造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計劃每年新增15個以上數字化改造項目,打造全縣數字化改造的標桿和典型,通過示范引領,激發企業轉型動力。同時以工業互聯網發展為契機,紅愛股份為龍頭,高標準建設紅愛智能工廠和順源智紡5G+智慧車間,培育和發展紅愛股份的紡織服裝柔性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傳統產業紡織服裝行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促進紡織服裝產業提質增效。2021中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大會上,紅愛股份《服裝智能制造新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獲得“2021年度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示范項目”和中國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雙創風采獎”。(融媒體記者 司舜 通訊員 吳淑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