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值冬日,記者漫步安徽宿松經開區,看到道路縱橫交錯,廠房規劃統一,車輛來回穿梭,彰顯著宿松經開區基礎配套設施的成熟和完善;重點項目抓緊建設、生產車間繁忙有序、產業工人熱情滿懷,共同構筑了一幅壯麗和諧的發展畫卷。
2021年,是經開區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 1至11月份,新增規上工業14家,現有95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73.2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戰新產業產值12.5億元,同比增長41.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2.6億元,同比增長40.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3億元,其中技改投資8.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5.85億元,增長25.5%。漢玉新材料項目、正威銅線項目、中信博光伏配套產業園3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成功落戶;獲批安徽省“十四五”首批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開發區暨省級電子器件制造特色產業集群(基地)……今年以來,經開區積極應對挑戰,主動加壓奮進,堅定不移地抓項目、興產業,建設發展新引擎,增強內生動力,全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增長極。
夯實發展平臺
經開區是宿松縣承載項目的重要平臺。為提升園區的競爭力和吸引力,經開區全力完善園區各項配套設施建設,精心打造“引鳳”的“暖巢”。
3月,經開區電子信息標準化廠房建設現場一片忙碌景象。盡管項目還沒有全部完工,但已有6個項目簽訂了入駐合同,總投資5.8億元;11月,首批入駐的聯盈控、朝陽無線等4家企業投產。為提高土地容積率,實現布局集中、用地集約和產業集聚,節省企業建設成本,從2008年開始,經開區連續投入十幾億元,建成大型5個標準化廠房,建筑面積達70萬平方米,入住企業102家。簡單的標準化廠房,已搖身變成招來“金鳳凰”的“梧桐樹”。
今年,經開區實施配套設施相關建設項目14個,完成投資2.9億元。消防訓練基地、電子信息標準化廠房、緯三路延伸段等項目完工;鳳湖PPP、臨江基礎設施PPP、消防站等續建項目按時序進度穩步推進;扎實推進“標準地”改革……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實施,讓園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加快產業轉型
2016年安徽省首部自主品牌的“酷米”手機在經開區下線,優品智能、普岡電子、優尚電子等30多家電子信息企業紛紛落戶,投資5億元的汽摩配產業園、投資13億元的中信博光伏配套產業園、投資、投資15億元的漢玉新材料項目全面開工建設,標志著經開區的發展方向由傳統的紡織服裝行業向機械電子和新型建材行業順勢轉變,也是園區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中邁出的堅實步伐。
經開區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精準招商、產業招商,圍繞電子信息、電容器、汽摩配、紡織服裝主導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今年,經開區組建4支駐外產業招商隊伍,赴深圳、南通、溫州、杭州開展產業招商;多次赴沿海地區組織專題推介會,積極跟進招商信息,在招大引強上實現了新突破,新簽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27個,合同約定投資額70.6億元,主要涉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關鍵零部件、新型建材等產業。凱銳電器、里亞電池等12個項目開工建設,順源智紡、艾特巴機械等23個續建項目有序推進,聯盈控電子、熱電聯產等22個項目建成投產,為開發區下步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如今的經開區,已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打造“四最”環境
經開區始終把優越的發展環境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試金石”,以服務促進發展。貫徹落實“四送一服”雙千工程,調整“四送一服”聯系包保企業、省重點項目聯系人,兌現68家企業優惠政策獎補1.3億元。降低電子信息企業物流成本,每年補貼電子信息產業宿松-深圳物流專線200萬元。建成人力資源市場,探索省外勞務引進,企業用工招工服務不斷優化。牽頭成立企業家協會和民營企業互助聯合會,為其提供全程有效服務,不斷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合作引進第三方擔保機制,綜合運用政銀擔、稅融通等方式,助力中小微企業爬坡過坎。
“很放心,把資料交給他們就行了,他們幫你辦好。”不少來經開區辦理許可登記的企業表示,辦事人員的流動速度和辦結業務的節奏很快。宿松經開區開展入區項目“一站式”全程幫辦服務,著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加大企業反映問題的交辦落實力度,提高辦事效率,用優化營商環境的“加速度”換來發展的“加速度”。(張國正)
來源:縣經開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