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萬事,民生為先。今年全縣33項民生工程計劃投入23.86億元,截至目前,已到位資金25.06億元,已撥付資金24.6億元,實際支出23.4億元。年末歲尾之際,我縣民生工程交出了一份溫暖“答卷”,這張新鮮“出爐”的“成績單”,印證著縣民生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民生福祉落地生根。
W020211223635075394261.png (431.88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2-24 09:39 上傳
“家門口的衛生院就可以拍片子、做檢查啦。”日前,在五里鄉衛生院里,村民宋先華從新建的DR機房里走出來,笑著告訴記者,“我頭疼的老毛病又犯了,以前都是去縣城里的醫院檢查,路遠還要排隊,如今鄉里的衛生院設備越來越齊全,太方便了。”
據鄉衛生院院長吳傳水介紹,今年,該院在縣民生辦大力支持下,新增了DR放射機、生化分析儀、中醫館治療儀等設備,同時派出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到三甲醫院進修學習,著力為轄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得到了社會廣泛好評。
群眾對這樣的醫療服務期盼已久,作為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片區縣,農村百姓“看病難”問題突出,在“家門口”就醫的愿望迫切。為此,我縣不斷加大投入改善基層醫療條件,提升先進設備等硬實力。據統計,共完成84個城市社區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737人次鄉村醫生崗位培訓,27人次具有執業(助理)醫師的村醫進修,完成率均為100%。
醫療服務的提升,遠不止于此。今年我縣進一步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參保72.24萬人,基本醫保基金累計支付54281.3萬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73.7%。同時穩步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大病保險待遇享受40379人次,大病保險基金支付6843.06萬元,合規費用報銷比例為60.5%。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養老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完成繳費29.91萬人,累計發放養老金16582.72萬元;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高齡津貼累計發放27003人、544.8萬元;發放低收入養老服務補貼2807人、617.5萬元;建成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面積3800㎡、養老機構床位5374張、適老化改造71戶。“民生工程真正讓我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80歲的居民黃鳳蓮說。
一大早,家住黎明路的侯文青像往常一樣,早早把4歲的兒子送進幼兒園。“孩子吃、住都由幼兒園負責,很方便。老師們很專業,既細心又耐心,作為家長,我特別放心。現在政策太好了。”侯文青笑著說道。
學前教育事關孩子的未來,實現“幼有所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未來工程。今年以來,我縣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完工3所,完成投資872萬元,投資完成率97.76%;資助幼兒5435人、完成率216.53%;培訓幼兒教師164人、完成率122.39%。
W020211223635075631165.png (686.18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2-24 09:39 上傳
初冬時節,東北新城新城花園七區安置房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聲轟鳴,工人們穿梭其間忙碌著,房屋已初具雛形。
據了解,該項目投資7.35億元,占地76.02畝,由安徽茲元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實施開發建設,規劃建設13棟住宅樓,可安置住戶916戶。“當前正在制作二層梁板柱模版和鋼筋,截至目前,已經完成土石方21萬立方,完成投資約3.35億元。”該項目負責人歐燦軍介紹道。
今年以來,我縣不斷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努力解決廣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問題。截至目前,已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4戶;棚戶區基本建成504套;城鎮老舊小區計劃改造1.8萬平方米,110戶,投資560萬元,一層瀝青路面已鋪設完成。
民生還是什么?
是一條條寬闊干凈的通組路,是一張張在勞動崗位上揮灑汗水的笑臉,是一戶戶被政策保障托起的貧弱家庭,是一個個在圖書館、體育館、文化廣場休閑娛樂的身影……話及民生,恰如涓涓細流,浸潤百姓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
把錢花到刀刃上,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一年來,縣委縣政府堅定地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目標,傾注真情實感,投入“真金白銀”,這份厚重的民生“答卷”上,有身邊的農村道路建設、棚戶區改造、老城區改造,有受益人切身體會的低保提標、城鄉居民就業領域拓寬、社保覆蓋范圍擴大。隨著33項民生工程的實施,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幸福根基不斷筑牢。(融媒體記者 楊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