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宿松縣公安局堅持以創建“平安宿松”為目標,依托在110指揮中心建立的各項工作舉措,不斷優化接處警工作模式,為助推接處警工作提質增效提供強大支撐,在服務實戰中發揮出顯著效能。2021年,全縣110接警數、公開性違法犯罪案件發案數與2020年同比分別下降10.3%、15.2%,打處違法犯罪人員數、制止現行違法犯罪數與2020年同比分別上升14.2%、12.3%。
落實“值班長”制度,發揮“實戰指揮部”效能。堅持在110指揮中心嚴格落實“值班長”制度,明確內設機構主要負責人擔負值班長職責,實行每名值班長輪班值守24小時、6名協勤分別搭配組成三個班次的勤務模式。值班長在帶班局領導的指揮下,履行信息處理、警務調度、先期處置、監督檢查等工作職責,在實戰中打破了慣有的層層通報模式,避免了指揮中心接警后多頭請示、多重指揮和中間環節過多而貽誤戰機等問題的發生,實現了指揮中心對警力“點對點”的直接指揮,使全局上下在遇有突發情況時都能按照處置預案、處置流程要求迅速“定點到位”,迅速高效地開展工作,讓110指揮中心由“警情中轉站”變成“實戰指揮部”。
前置警力警務,發揮“就近處警”效能。在城鄉全面設立駐村(社區)警務室的基礎上,又在城區設立3個移動警務方艙點和設立9個騎巡勤務工作站,組建特警騎巡隊和交警騎巡隊,并將兩支騎巡隊警力全部下沉至城區騎巡勤務工作站和街面,采取駐點執勤與街面巡邏相結合方式,承擔日常接處警、應急處突、巡邏防控等工作職責,為在城區落實“1.3.5分鐘”快速反應機制提供警力支撐。同時,在城區和農村集鎮學校設立護學安全崗,派駐警力24小時值守,并在每個農村鄉鎮組建一支集鎮巡邏隊和村組騎巡隊,一旦接到警情,110指揮中心即按照“就近處警”原則,迅速指令事發現場或報警人所在地周邊警務室、騎巡勤務工作站、護學安全崗警力處警,確保以快制勝。2021年,通過調度“就近警力”,快速處置突發案事件156起,特別是在處置侵財類警情中,發揮了止損挽損的重要作用。
實行“情指一體化”,發揮“實時研判”效能。在指揮大廳設立110接警、情報研判、指揮調度、輿情監測、視頻巡查五大功能區,組建集研判、指令、偵查、行動等于一體的綜合實戰力量,并將云搜、智能監控、視頻巡查、網偵等系統資源全部集成到指揮中心大數據應用平臺,切實做到情報研判與指揮調度、視頻巡查、一線處置、社會治安防控等工作的無縫對接,實現情報研判與指揮調度一體化,確保情報指令快速落地。情報研判民警每天依托指揮大廳匯集的警情、數據和視頻視頻,實時對警情中人、案、事、物開展關聯分析,同時接受一線單位請求服務,及時將研判成果推送到實戰單位。2021年,通過實行“情指一體化”,成功處置走失人員警情341起,成功找回334人,其中未成年人164人;研判并抓獲各類逃犯、違法人員20人。
強化聯勤聯動,發揮“一體化處置”效能。積極同消防、衛生、工商、城管、供電等部門和社會服務組織建立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合并報警求助熱線應急處置職能,構建以110指揮中心為中樞、以政府各部門和社會服務組織為骨干的應急大聯動工作體系,運用高科技信息化管理手段,將各應急聯動單位視頻系統、基礎信息數據系統與公安110接出警系統實現對接,并將治安、消防、公共衛生、交通事故、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等應急指揮與調度系統集成在一個管理體系中,實行一體化處置模式,一旦突發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自然災害等情況,110指揮中心即同步指令相關聯動單位和社會服務組織共同開展處置工作。2021年,通過實行“一體化處置”,全縣公安機關會同縣消防救援大隊、藍天救援隊共成功處置火災警情、溺水警情267起,為挽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訊員 孫春旺)
來源: 公安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