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堅持創新發展“鄉賢+”模式,深入挖掘根植于鄉村社會土壤、依附于村民的生產生活和情感習慣之中的鄉賢文化資源,將具有本土基因的鄉賢文化與現代社會治理有機結合,探索推進“鄉賢+”社會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村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之路。
77c181c73e397b03ee6a07e5b8d83ae5.jpg (159.59 KB,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10:19 上傳
日前,記者來到宿松縣涼亭鎮,鎮鄉賢文化研究分會會長吳金榮正跟幾名鄉賢參事會人員就近期轄區內一條老堰溝清理問題進行商討。由于這條老堰溝涉及三個村民組,清理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通過鄉賢調解工作室的反復多次調解協商,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
涼亭鎮居民段金保說:“我們一般的矛盾都不上報,化解不了的,交到鎮鄉賢的調解室來處理,長年下來,鎮里的人們都很團結。”
1c86de308b6321070fa6f6e7ea106695.jpg (141.98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10:19 上傳
鄉賢隊伍是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新領域,也是助推農村治理水平的新力量。自2008年開始,涼亭鎮通過“黨建帶動、鄉賢互動、內外聯動”相結合的方式,將鄉賢文化融入美麗鄉村、村民治理等多個方面,發揮鄉賢文化軟實力,促進鄉風文明、推動鄉村發展。
“我們涼亭鎮鄉賢工作通過鎮村兩級鄉賢組織的作用發揮,實現了鎮司法所、鄉賢調解室、村鄉賢館、民間鄉賢調解廳的有機融合,實現了鄉賢在社會治理、矛盾糾紛、扶貧濟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鄉賢在我們涼亭鎮經濟社會發展中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涼亭鎮鄉賢文化研究分會會長吳金榮說道。
截至目前,宿松縣成立鄉賢調解工作室241個,選聘鄉賢調解員512名,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26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通過幾年的發展摸索,宿松縣鄉賢文化工作可以說取到了明顯的效果,在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移風易俗上,鄉賢都發揮了很好的引領作用。我們將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更好地鞏固好、完善好、創新好、發展好鄉賢文化工作,使鄉賢在建設美好宿松新的征程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姜曉蕾說。(融媒體記者 張曉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