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宿松縣新大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海艷來說,新春最大的喜事莫過于養殖的母湖羊產下了幾十只小羊羔。新的一年,合作社將繼續擴大湖羊養殖規模,實施種養一體化,發展生態循環經濟。
新大種養專業合作社坐落在九姑鄉新安村,系省級示范合作社,經過多年發展,已建成現代化的湖羊養殖基地1個、水稻種植基地2個、蔬菜種植基地1個,并形成集湖羊繁育、養殖、銷售,以及水稻種植、肉鴨養殖、大米銷售、秸稈加工等于一體的種養生態循環模式。
湖羊養殖基地建有圈養湖羊的鋼架大棚5座,其中一座鋼架大棚里,圈養的都是清一色的小羊羔。葉海艷介紹,養殖湖羊要比養殖其他品種的羊風險小,其成活率能達到95%以上,但養殖成年湖羊成本高、周期長,所以合作社選擇發展湖羊繁育產業,通過不斷擴大母湖羊的養殖規模,提高小羊羔的年繁育數量。今年,基地存欄的母湖羊有400余只,自元月份以來,已產小羊羔70余只,到5月份預計可產小羊羔1500余只;產下的每只小羊羔,飼養四個月后出欄。
幾年來,新大種養專業合作社在九姑鄉黨委政府和縣農業部門大力扶持下,不斷擴大湖羊養殖規模的同時,還在降低湖羊養殖成本、實現生態養殖、提高湖羊繁育成活率上下功夫。從2016年起,該合作社依托建立的水稻種植基地,創新“羊糞—水稻—肉鴨—秸稈—湖羊”的種養生態循環模式,利用羊糞肥田,利用養殖的1萬只肉鴨除草,利用安裝的40臺吸蟲燈防治水稻病蟲害,實現了“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發展水稻綠色生產的效果。同時,利用購買的粉碎機、打捆機、拖車、飼料攪拌機等設備,將基地的1000噸稻草全部加工成秸稈飼料。
2021年,合作社通過發展湖羊養殖業、水稻種植業,進一步提高了土地的產出效益,并首次獲得140萬元的純收入,同時幫助當地村民1200多人次在家門口就業。(通訊員 孫春旺 夏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