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倍增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根據《方案》,我省力爭到2025年實現專精特新企業梯隊“三個倍增”,即: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000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500家,國家級單項冠軍達50家。
這其中,既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育木成林”實現“三個倍增”的數量要求,也有從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小樹苗”成長為國家級單項冠軍“參天大樹”的質量要求。對此,《方案》著重在發展思路、重要抓手、核心痛點等方面給出了具體的“扶植”措施。
明晰成長路徑 “五企”培育梯度化
《方案》明確了五企共育的總體思路。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單項冠軍”成長路徑,構建“五企”培育體系,實施“五企”培育工程。每年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2000家,遴選省專精特新企業500家。
在財政支持上,對省培育認定的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8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200萬元,鼓勵各地對省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給予獎補。對遷入安徽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200萬元。
在創新扶持上,落實“三首一保”政策,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應用和政府采購力度,每年評定首臺套裝備200項、首批次新材料40項、首版次軟件100項左右。
根植數字沃土 最高獎補500萬元
在數字化賦能上,《方案》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四化”改造全覆蓋,打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標桿。省級按照項目設備購置額的10%給予獎補,最高500萬元。
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落實省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對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引導專精特新企業用戶上云上平臺,每年新增“皖企登云”企業6000家。對幫助我省中小企業具體實施上云上平臺等項目的服務商,按照服務中小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擇優給予一次性獎補,最高100萬元。
提升數字化轉型能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對照國家數字化轉型新型能力體系標準開展評估工作,對評估等級在3A、4A、5A級的企業,省級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100萬元、150萬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和平臺服務商開展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分類分級工作,省級按照不超過項目投資額50%的比例給予一次性獎補,最高100萬元。
“澆灌”資本活水 直面企業痛點
針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個痛點,開展“十行千億萬企”融資服務專項行動,鼓勵合作銀行每年安排不少于400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融資。設立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二期,建立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
加快上市孵化培育進程。建立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提供上市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力爭5年新增專精特新上市企業50家以上。推動省“專精特新板”擴容提質,助推企業對接更高層次資本市場,對省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板”掛牌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
此外,圍繞企業反映集中的土地、人才等問題,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建立資源要素配置優選機制,對專精特新企業優先給予土地、能耗、排放等要素保障;大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引才育才聚才,鼓勵各地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技術研發負責人、管理團隊核心成員、藍領工人列為高層次人才,在租賃住房保障、購房補貼、住房公積金貸款、經營貸款、崗位補貼等方面配套相關優惠政策。
據了解,截至2022年2月,安徽省培育公告三批共計22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21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產業。(安徽經濟報融媒體記者 卞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