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在云南昆明云山村一家農副產品加工坊,工人竟直接用嘴剝蠶豆皮。
808161a9626c38598d354e1b2235579b.jpg (25.9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1 08:51 上傳
33ceec34c37652e20e5138a22a45072c.jpg (47.43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1 08:51 上傳
即便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來到現場,作坊內工人們并不在意,依舊在用嘴剝蠶豆。若不是執法人員到場,這些“口水蠶豆”將被送到批發市場批發。
56215319ebe2a539eb2cf5b8475f3cef.jpg (12.92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3-31 08:51 上傳
紅星評論:嘴剝蠶豆皮,食品加工怎能“有口無心”
一個不講衛生的“口水蠶豆”加工作坊,生意都好到遭同行嫉妒的地步?如果不是老板信口開河,就是無良作坊違規操作藏得太深。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法還明確,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并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再看這家被曝光的食品加工作坊,衛生安全問題一大堆。不僅現場所有工人及負責人均無法出示健康證,甚至連基本的衛生要求都做不到,工人們直接用嘴剝蠶豆的“加工方式”,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來不得半點含糊。食品安全天天講,衛生問題也經常曝光,為什么食品生產和經常者依然有恃無恐,不當回事?從報道來看,作坊老板對食品安全衛生并非“小白”,面對執法人員,她稱與工人說過不能用嘴剝,也表示要對作坊的食品安全負責。
說起來都明白,做起來裝糊涂。食品領域所有“不講武德”的毛病根源,是心存僥幸、缺乏食品安全底線意識。很多人可能覺得只要吃不死人,就沒有大問題。殊不知,所有食品最終都會進入消費者體內。
從手抓分裝食品,到腳踩酸菜,再到嘴剝蠶豆皮……近年來曝光的食品“加工方式”越來越雷人。小作坊常常是離我們普通人餐桌最近的食品生產者,也是很容易“藏污納垢”又容易被忽視的領域。不過,法律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安全衛生要求,與其他食品經營者是一致的,這應成為社會普通共識。
一方面,小作坊經營者自己要樹立責任心,當好食品安全“把關人”;另一方面,基層市場監管部門要做好日常巡查執法、主動出擊,將食品小作坊的衛生安全當作監管重點。總之,守護“舌尖上安全”,每一個環節都要做“有心人”。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墨白 綜合澎湃新聞、齊魯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