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c62643b95571e0b5b8744aa2fc22ddc.png (415.26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4-1 09:14 上傳
3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前,央視《對話》欄目專訪省長王清憲,解碼安徽制造現象。
“省長把安徽制造業的綻放風采,帶到我們對話現場,使得氣溫驟降的合肥,并沒有讓我們覺得冷,因為在這份綻放當中,飽含了安徽打造制造強省的熱火朝天和激情澎湃。”央視“名嘴”陳偉鴻動情地說。
是的,綻放的安徽,硬核制造成為“頂流”。而改革創新與助企紓困,是“頂流”背后的服務邏輯,也成為時下安徽的共識。
“走,到企業去。”安徽省委“新春第一會”之后,全省經信系統干部職工將這句話掛在嘴邊,時常深入一線,以“將心比心”的態度、“馬上就辦”的速度、“辦就辦好”的力度,力解企業“急難愁盼”。
資金短缺,融!僵尸困局,破!馬鞍山市博望區在探索、宣城市郎溪縣在探索……安徽在逐步探索。
“‘畝均貸’發放啦,管用,能優化資源配置、實施精準服務、加速清退低效企業進程。” “我們企業有技術、有干勁、有前景,就缺像‘畝均貸’這樣一筆資金來激活。”安徽首筆“畝均英雄貸”發放之地,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的喜悅溢于言表。
“作為首個落實省委省政府‘畝均論英雄’改革中長期貸款項目,‘畝均英雄貸’是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百姓受益的最佳體現。”安徽省經信廳廳長牛弩韜說。
博望的嘗鮮
d302467d0184ebced6f59fe673a912ca.png (319.01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4-1 09:14 上傳
馬鞍山市博望區
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安徽省委召開高規格的“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萬人大會,同時拉開“新春訪萬企”活動序幕。一時間,全省上下掀起為企服務大熱潮。作為企業的“娘家”,安徽省經信廳更是全面發動,全力以赴,頂格推進,助企紓困。
2月16日,馬鞍山市博望高新區,馬鞍山博新高科產業服務有限公司8300萬元城鄉一體化貸款投放,農發行安徽省分行首筆“畝均英雄貸”模落地,標志著安徽“畝均英雄貸”首筆獲批項目誕生。這正是安徽省經信廳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為企業解難題的一個生動實踐。
這一消息迅速見諸報端,社會各界關切隨之而來——“畝均英雄貸”是什么?博望“嘗鮮”做了哪些探索?
一直參與此項工作的安徽省經信廳經濟運行局局長張曙光,向安徽經濟報記者表示,首筆“畝均英雄貸”項目總投資8.14億元,獲批貸款6.5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清退園區31家低效企業,對其廠房進行拆除,并在原有地塊上新建辦公樓、生產研發樓、倉儲廠房等主體工程及配套。
“項目貸款采用‘政府主導、國企實施、市場化運作’模式,由實施主體通過市場化方式建設,以項目運營過程中獲得的收益或借款人綜合經營收益歸還融資本息。”張曙光特別提到,“不涉及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記者從農發行安徽省分行了解到,目前該分行單個項目貸款最高審批權為15億元,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15年,貸款方式原則上采用保證擔保方式,也可通過抵押、質押、保證等組合擔保方式。
“我們把促進全省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推進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助推‘畝均論英雄’改革作為今年信貸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探索創新項目貸款業務模式,著力打通資金供需的‘路’和‘橋’。” 3月30日,農發行安徽省分行行長張寶江接受安徽經濟報記者采訪時說。
政銀企三方合力,奔著解決問題去,向著共贏發展來。這種合作模式,在觀察者看來,是十分有益的探索。
在運作主體上,項目實施主體(借款人)為馬鞍山博新高科產業服務有限公司,系安徽馬鞍山博望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和安徽橫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國有企業。
在操作路徑上,由農發行馬鞍山分行、馬鞍山市博望區共同制定《產業重塑方案》,明確項目建設方向和辦貸思路,確定擬清退的低效企業名單,由馬鞍山市博望區授權借款人完成低效企業的收購清退工作,在對原廠房拆除后,通過“工業+科研”的建設方式推進低效閑置土地的再盤活、再利用,從而實現市場化運作。
在還款方式上,項目的第一還款來源為項目建成后的廠房租售收入和股東增資補貼收入,第二還款來源為馬鞍山市潤湖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安徽橫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提供的全額保證擔保。
“應該來說,這個項目的頂層設計和具體實施中的考慮,是很好的。”業內人士表示,“對企業而言,賦予了‘重生’的新機,有望實現‘脫胎換骨’的發展;對金融機構而言,獲得了受益,實現服務實體的工作使命,且從很大程度上降低風險;對地方政府而言,激發了經濟活力,壯大了實體經濟,且不增加隱形債務。”
那么,對地方政府而言,如何把控貸款申報環節和流程?
啟動之初,地方政府對項目實施地塊存量企業具體情況進行摸排;根據摸排結果確定擬清退企業名單并以適當形式公布;組織專業評估公司對擬清退企業的搬遷收購實施評估;分批次與清退企業簽訂收購搬遷補償協議;確定清退工作完成后地塊的建設內容;協同農發行制定項目工作方案。
實施之時,地方政府明確項目實施主體,按照工作方案,聘請專業咨詢公司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項目總投資和貸款金額,完成項目立項等前期行政審批工作,并將相關資料提交至農發行當地縣(市、區)支行。
辦貸之中,由客戶申請,縣(市、區)支行進行受理,交由市分行審核初評,上報省分行現場盡調。待省分行審查審議批復后,最終到縣(市、區)支行發放貸款。
“這個項目實施后,預計畝均稅收將由原來的3.9萬元提高到10萬元。”博望區政府負責人說,“通過探索閑置建設用地、工業低效土地治理,為新產業騰出容量和空間的項目運作新路子。”
安徽的探索
9c2a0c75d596c8a6ed93f4c7bcd874f9.png (262.4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4-1 09:14 上傳
助力“畝均論英雄”現場會
“畝均英雄貸”從何而來?安徽怎樣不斷探索?
談及“畝均英雄貸”,要說說安徽的“畝均論英雄”改革。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創始人威廉·配第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在人類社會進入高科技與智能時代,盡管土地在創造價值中的作用不像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那樣重要,但它作為財富母體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不可再生、不可轉移的稀缺資源的特性尚未有絲毫改變。
其實,“畝均”和“畝產”是一個農業領域的術語,代表著農產品的產量、種植業的效益。“畝均效益”強調總產量,更強調單位產出,其本質是以最小的資源要素代價,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益。
早在幾年前,浙江率先將“畝均論英雄”運用到工業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安徽對標對表,十分重視對“畝均論英雄”的改革探索。
2021年10月3日,省委書記鄭柵潔剛到安徽工作,在合肥調研時就指出,要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扎實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走出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的新路子。
這幾年,安徽能級之變、位勢之變、創新之變、風氣之變前所未有,但是經濟發展中“成長的煩惱”依然存在,譬如質量與效益的問題。數據顯示,2020年,安徽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1.24噸標煤/萬元,比蘇浙分別高0.34、0.4噸標煤/萬元;各類開發區綜合畝均稅收11萬元,畝均投資強度63.4萬元。而2020年浙江省全部規上工業畝均稅收提升至27.5萬元,較2015年增長47.1%。
“我們要發揮‘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牽引性作用,大力承接投入產出效益高的優質企業和行業,深入開展閑置建設用地、工業低效土地‘全域治理’,遏止‘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交出效率變革、效益提升的高分答卷。”鄭柵潔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說。
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通過‘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牽引作用,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讓最好的項目獲得最優的資源要素”。
去年11月,安徽省經信廳、省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依據評價結果,依法依規實施差別化財稅、金融等政策”,標志著安徽“畝均論英雄”改革全面啟動。
在這項改革中,安徽拉高標桿、因地制宜、示范引領,各項工作按既定目標有序推進,16個市全部出臺實施意見。科學謀劃上,制定全省評價實施辦法,評價指標設置上采取“3+5+X”(主要指標+自選指標+加減分項)方式,鼓勵各市縣結合實際,增設其他評價指標;組織保障上,省級層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全省改革工作,市縣建立畝均效益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形成省市縣聯動和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協調推進上,明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各市縣工作職責,出臺《2022年全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要點》,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
安徽各地,“畝均論英雄” 改革風生水起。馬鞍山市、寧國市等先行先試地區,探索實施差別化電價政策;銅陵市率先對全市653戶工業企業完成評價,發布首份“畝均效益評價報告單”;宣城市運用畝均效益評價大數據平臺作用,實現市縣互聯互通;當涂縣嚴把企業效益“畝均關”,列出企業效益“體檢單”、開出分類施策“處方單”。
“在改革過程中,浙江等先發地區由于市場主體競爭激烈、資源要素嚴重短缺,走的是通過出臺差別化政策,注重反向倒逼,加速‘騰籠換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牛弩韜說,“我省面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狀,不照搬照抄,不搞一刀切,堅持實事求是,充分考慮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企業的發展階段和特點,致力于土地、金融要素頂層設計,強化正向激勵,探索金融服務改革的精準政策,‘畝均英雄貸’應運而生。”
據安徽省經信廳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為熙介紹,試點推出的“畝均英雄貸”分為企業貸和項目貸兩部分。
馬鞍山,一座濱江工業城市,工業占經濟總量的41.5%,同時也是資源型城市,土地、能源、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緊缺,土地已成為制約發展最突出的瓶頸問題。如何打破資源要素的天花板,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畝均論英雄”改革成為馬鞍山的破題之道, “畝均英雄貸”成為馬鞍山博望區的新鮮探索。
博望區所推行的項目貸,是由政策性銀行發出,面向畝均綜合評價為D類的企業和畝均效益水平較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效企業全面整治提升,以及對批而未供、閑置、低效用地和僵尸企業的集中處置,通過采取集中打包的方式統一發放中長期貸款。此類貸款利率較低、期限較長。
“目前,我們出臺了《關于加強對‘畝均英雄貸’項目信貸支持的指導意見》,已審批此類項目5個,貸款額度42億元,累計發放貸款20億元;正在對接項目8個,申貸金額45億元。”張寶江說。
而企業貸,則是面向畝均綜合評價為A、B、C類的企業量身定制流程簡、審批快、成本低的信貸產品,并安排享受貸款“綠色通道”。
3月29日,中國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正式出臺《畝均英雄貸款管理辦法(試行)》。“此舉旨在服務安徽省產業結構升級和全面融入長三角,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加速‘騰籠換鳥’,實現畝均效益最大化。同時,為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促進信貸結構優化調整,提升市場競爭力。”農行安徽省分行行長張春林向安徽經濟報記者表示。
據悉,廣發銀行合肥分行已在郎溪縣開展企業貸試點,出臺《廣發銀行合肥分行“畝均論英雄”制造業小微客群信貸服務方案》,創新推出畝均信用貸、補償貸、訂單貸、擔保貸和抵押貸等子產品;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正在制定出臺《畝均效益貸系列產品綜合服務方案》。
創新的意義
d58621709c11032941b313537c5ac1a3.png (389.1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4-1 09:14 上傳
安徽打造“三地一區”,推動高質量發展
就像任何一項改革創新有其時代使然、使命使然,“畝均英雄貸”這項逐步摸索的改革創新之舉,具有充分的實踐意義。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微觀基礎在于創造并保持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推行‘畝均英雄貸’創新,無疑有助于安徽賦能金融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促進企業增強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不斷提高發展質量與效益。”業內人士分析說。
►► 一看紓企業融資之“困”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當前,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實體經濟發展形勢依然嚴峻。
2月7日,省委“新春第一會”吹響“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的號角,安徽省經信廳“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面對面聽取企業意見,實打實幫助企業紓困。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些畝均效益優質的中小企業,想要快速發展,但受困于融資制約,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能將其與普通中小企業區別對待提供信貸支持。”安徽省畝均效益評價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安徽省經信廳總工程師徐文章說。
如何解困?在安徽省經信廳組織推動下,郎溪縣充分發揮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作用,把創新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作為正向激勵的突破口,探索出一條“1+3+X”的金融服務企業新路徑。就是以一家擔保公司為融資平臺,推出新型政銀擔、稅融通、科技貸三種金融產品,結合“畝均效益評價”結果對A、B類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這招管用。“畝均英雄貸”正是按畝均效益的實際貢獻程度,配比差異化的信用貸款額度和優惠利率,不僅幫助優質中小企業降低了融資成本,還能鼓勵更多中小企業爭做畝均效益“領跑者”。
►► 二看治園區低效之“疾” 曾多年在園區工作的朱為熙深刻感到,如何倒逼整改無望的低效企業和僵尸企業退出,一直是制約園區提質增效的“頑疾”。“過去,園區企業資金鏈斷了、倒了,我們要一家一家談,由于種種原因往往難以達成盤活企業的一致意見。現在,博望的做法,解決了園區多年來想干而沒有干成的事。”
由此看來,“畝均英雄貸”特別是項目貸,不僅幫助園區清理了低效企業、僵尸企業,騰出更多資源加速“騰籠換鳥”,更緩解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解決了已退出企業和新入駐企業的后顧之憂。
►► 三看解三方鏈接之“難” 在張曙光看來,通過設立“畝均英雄貸”和“畝均英雄白名單”,能夠有效解決園區發展缺土地、銀行貸款缺優質項目、企業融資缺授信等難題,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了溝通成本,進而實現政銀企三方的合作共贏。
►► 四看賦改革創新之“能” 像耕種農田一樣經營企業,一塊地從“低產”到“高產”,就必須算好經濟賬、資源賬、環境賬。包括“騰籠換鳥”在內的12種形式,是安徽探索提高畝均效益的“十二法”。“可以說,‘畝均英雄貸’是一項重要的金融創新舉措,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我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助推‘畝均論英雄’改革走深走實。”牛弩韜認為。
安徽,運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平臺的思維,推行“畝均英雄貸”,助力“畝均論英雄”改革,促進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這是一項為企服務、助企紓困的創新實踐,一個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緊密結合的產物。站在加速制造強省建設風口上,向來不缺流量的安徽,自“貸”流量,“貸”動企業一起向未來。(安徽經濟報記者 鄧九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