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骨科耗材技術分類和組合復雜,難以直接競爭,長期以來是集中采購的難點,價格虛高明顯,患者負擔較重。2021年9月14日,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擬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
近日,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見》。按照要求,人工關節集采中選產品(以下簡稱“中選產品”)按“含伴隨服務費”和“不含伴隨服務費”的中選價格在各省級醫藥集中采購平臺掛網,配送、手術專用工具等相關費用包含在中選價格內。
伴隨服務包括提供合規的“跟臺”服務、協助組裝工具、必要的工具使用指導、手術操作培訓等,應嚴格限制非手術人員進入手術室。醫療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需要企業提供伴隨服務,并按相應的價格支付。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下同)統一按含伴隨服務費的中選價格零差率收費,非專用的動力工具、相關工具的清洗消毒由醫療機構承擔,相關費用包含在醫療服務費用中。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機構不得在進院、庫存等環節向中選企業收取附加費用。
非中選人工關節產品中包含中選產品部件的,按該部件的中選價格掛網,其他部件可結合實際交易價格合理設定掛網價格高線,對超出價格高線的產品,掛網時予以一定限制,引導相關企業逐步將價格調整至合理水平。如非中選人工關節產品各部件均由中選產品不同部件組成,則總價不高于該企業同類別中選產品價格。半髖假體和單髁假體產品,可參考全套髖關節和全套膝關節產品的中選價格,按照性能與價格相匹配的原則進行掛網。
公立醫療機構采用“手術機器人”等智能化系統輔助手術操作的,堅持勞務價值和設備貢獻相平衡、收費與功能相匹配的原則,按照智能化系統的實際功能,以“人工關節置換術”項目價格為基礎上浮一定比例加收,不單獨設立收費項目。
來源|人民網 記者:喬業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