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楊劉奇,2009年大學畢業后,以優異成績考入宿松縣九成學校擔任物理教師, 2019年8月被省教育廳遴選為“組團式”援藏教師工作隊,遠赴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支教至今。
□通 訊 員 高燦文 楊東曉
本報記者 韋玉柏
在宿松縣九成學校門口,記者一眼就瞅到了戴著墨鏡、背著雙肩包的楊劉奇。質樸、儒雅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深入交流后,卻給人許多不一樣的震撼。
援藏為什么
“我是從岳西縣農村出來的,家里條件差,大學學費都是靠國家貸款的”。楊劉奇直言,從小到大,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一直感恩在懷。
2009年大學畢業時,楊劉奇想報名做西部計劃志愿者,但為了償還國家貸款,就選擇了先工作,報考宿松縣最偏遠的九成學校,并從一名青年教師成長為骨干教師、中層干部。但他想去西部支教的“夢想”一直沒變,一等就是10年。
2019年8月,得知省教育廳遴選“組團式”援藏教師,楊劉奇報了名,并順利通過層層審核,遠赴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支教。
“是我的老師,用一支粉筆、三寸講臺的堅守,讓我從深山里走出來,實現了我讀師范當老師的夢”。楊劉奇說,選擇去援藏就是要向自己心中的恩師們一樣,去幫助更多的孩子。
進藏干什么
山南市平均海拔3700多米,是典型的高原地區。
到達山南市后,楊劉奇經過短暫休養,很快投入到工作中,承擔高二年級三個班級的物理教學和一個班的管理。三個班都在教學樓五樓,嚴重的高原反應使得他腳步虛浮,每次上到三樓都要喘半天氣,氣息平順后繼續往上爬。由于“水土不服”,他高燒感冒。當地人告訴他在高原感冒很危險,建議他回內地治療。
“班級才穩定,拉巴旺堆調皮要人看著,達瓦桑珠狀態有點不對,旦增曲妮跛腿科目才有起色……既然選擇了來援藏,就絕對不會退縮!”楊劉奇謝絕了請假回內地治療的建議,輸液后就從醫院偷跑出來,戴著口罩繼續上課。
在受援學校,楊劉奇堅持政治理論學習,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同時,他還是學校的團委副書記,通過帶領學生參觀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組織學生祭掃烈士陵園、舉辦18歲成人禮等活動,開展思想引領。
作為一位教師,楊劉奇堅持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戰場上履職盡責。課堂上,他結合學生的學情深入淺出、條理清晰、生動活潑地進行課堂教學,學生成績大幅提高。大部分學生是農牧民的孩子,他利用課間和周末補差補缺;疫情防控期間,他利用“空中課堂”為學生輔導,承擔了陪寢和夜間校園巡查的工作。從天冷加衣,到作息規律,再到調解學生間關系,像大哥哥般呵護著每名學生健康安全成長。
離藏留什么
“作為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組團式’教育援藏分隊的一員,本次援藏的時間為三年,當我們離開時能留下來什么?”這是楊劉奇常常反思的。
楊劉奇潛心專業教學,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實踐。主動承擔校內公開課和市級教研活動的展示課及學校物理實驗室的管理,率先使用數字化實驗室并幫助本地教師學會數字化實驗室的使用;鼓勵青年教師積極申報、參與科研項目,引領本地教師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受援學校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楊劉奇特別注意加強民族團結,努力促進民族融合。如本地教師家里有急事需要請假,他主動幫忙代課;各類監考,他主動頂上;有的學生離家近千里,一般的假期無法回家,他就當起了保姆,督促和輔導學習,還曾多次長途奔波,跨越五千多米的山峰到農牧民家里去扶貧,藏族同胞紛紛表示,“我們該怎么感謝您,安徽援藏老師?”
楊劉奇的優異表現也給他帶來了很多榮譽:山南市委組織部年度考核優秀、山南市優秀事業單位人才、安慶市優秀教師、安徽省優秀中小學班主任等;同時,他還參與了國家級課題研究并結題,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獲山南市同課異構高中物理組二等獎、山南市高中物理優質課大賽一等獎。
來源:縣教育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