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核報告全體人員沒有簽字,相關書證復印件未標注提供人及提取人;首次談話未向被談話人送達談話通知書,且在談話過程中未核實被談話人的主體身份;對被審查人提出的辯解,審查組未按規定作出書面說明或注明情況。”日前,縣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通知該縣某鄉紀委領取“問題清單”,對卷宗進行“回爐加工”。
今年以來,縣紀委監委牢固樹立“案件質量是執紀審查生命線”的理念,充分發揮案件審理“關口”作用,強化法治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對案件事實、證據、定性、量紀、處理、程序等方面進行“CT”式“全面掃描”,下“繡花功夫”,把每一起案件辦成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鐵案”。
形式審核不走過場。從移送材料是否齊備,卷宗裝訂是否規范,被審查調查人主體身份是否適格,立案管轄是否合規,立案依據是否充分五個方面重點做好形式審核,把好案件審理第一道“關口”。限時改,督促審查調查環節程序到位,審理部門及時出具形式審核意見清單。
“從問題線索、初步核實、立案審查調查,到程序流程、證據收集、使用文書等,我們進行逐環節逐項的全面‘號脈體檢’,包括標點符號、字體間距、格式、紀言紀語的使用都‘拿捏得死死的’。”案件審理室干部金先兵說。
案件討論不走形式。提前將上會材料發放至與會人員,主審人不僅匯報審理意見,還對案件的歷史背景、閱卷發現的問題、審查調查組補證情況、后續報批程序、提請討論的重點問題等逐一補充說明。案件主辦人列席會議對案情作補充,與會人員全面吃透案情,圍繞核心問題充分發表意見,尤其是對復雜疑難或有分歧意見的點位反復斟酌,多輪討論,審理小組、紀委常委會審議案件不流于形式,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將“獨角戲”轉變為“大合唱”,確保集體決策更加穩妥審慎。
溝通協調不做虛功。查審雙方主動對接、溝通頻繁,圍繞案件質量同心同向,良性互動。案件辦理時,審查調查部門對主體身份、證據收集、定性量紀等方面拿不準、有疑問的,主動請審理部門“把脈問診”。審理部門認真研究分析,通過提供文件依據、案例指導等及時給予幫助指導。審理過程中,審理部門在嚴格依規依紀依法審核把關的同時,積極向審查調查部門溝通掌握案件背景、辦案經過、對象態度等,審慎提出閱卷建議及補證意見,使審理意見更周全、更準確更可行。截至目前,審理案件64件,“找茬”“挑刺”190多條,均得到整改。
“案件質量和案件查辦是‘1’和‘0’的關系,失去案件質量這個‘1’,案件查辦都將歸‘0’。”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發揮案件審理部門“指導員”“質檢員”“裁判員”作用,倒逼辦案質量和效率提升,為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通訊員 石火旺)
來源:宿松縣紀委監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