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青山,環抱著一汪碧水;一聲聲鄉音,唱出了盛世歡歌。青山碧水的自然風光、干凈整潔的街區小巷、錯落有致的村落洋房、淳樸清新的鄉風民風。到過坐落于大別山南麓的安徽省宿松縣陳漢鄉的人,無不贊嘆這里的山鄉巨變,大家說:“最美小山城”名不虛傳。
微信圖片_20220517090805.jpg (453.19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5-17 09:10 上傳
群山競綠 陳漢鄉是深山區,宿松第一大人工湖釣魚臺水庫水波瀲滟,群山倒映水中,構成一幅天然的美麗畫卷。陳漢鄉黨委政府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游、打造綠色產業體系,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特色鮮明的綠色致富路。 “一個轱轆兩人抬、兩個轱轆扛起來、四個轱轆進不來”,形象地描述了從前陳漢鄉群眾的出行條件。現在的山鄉,一條條公路好似“玉帶”一樣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最近幾年,山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不斷補齊,通過擴建和加寬農村道路、新建便民文化廣場、改造農村危房舊房,鄉村落后面貌得到改善。 從前,陳漢鄉芭茅遍山,浪費山地,又易引起火災,帶來極大安全隱患。近幾年,陳漢鄉在推行林長制過程中,緊緊圍繞“生態立鄉”戰略,以消除芭茅山為主攻對象,開展林業增綠、增效行動,讓荒蕪的芭茅山變成經濟效益高的綠色“金山”。 廣福村流轉林地1200畝,涉及1000多戶。兩年時間就將芭茅山全部消除。村里與省級龍頭企業龍成集團簽約種植油茶和香榧,目前油茶種植面積達800畝,香榧400畝,持續造林、撫育,發展特色產業。脫貧戶鄭水保每年在基地務工收入就超過一萬元,和他一樣的脫貧群眾有50多個,通過山場流轉分紅和務工,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如今的陳漢鄉,群山競綠,峰巒疊翠,烏珠尖等一座座山巒又開始吞云吐綠,連綿不絕中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希望。 “通過流轉鄉境內存在森林火災隱患的3萬多畝芭茅山,引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既消除了火災隱患、減輕了防火壓力,還切實增加了當地群眾的收入,產業園共發放當地老百姓勞務工資1000萬元。”陳漢鄉干部王大侃說。
微信圖片_20220517090812.jpg (449.75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5-17 09:10 上傳
產業互聯 綠水青山間,農家日子甜。 庫南村地處釣魚臺水庫南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庫南村優勢明顯。村里建起了宿松縣第一家娃娃魚養殖基地,成立了宿松縣第一家竹鼠養殖合作社。村民朱風全前幾年開始建池養殖娃娃魚,當年養殖了253尾,2021年超過600尾,一斤魚能掙100元以上。通過大戶帶小戶、黨員帶群眾大力推動發展這個產業,目前已有50多戶加盟,前景看好。村“兩委”又促成明際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進行竹鼠的繁殖,引進了300對。 除此之外,庫南村得天獨厚的小環境適宜種植毛竹,生態竹園養雞也就成為另一個致富產業。村民朱保林就在竹園里養雞,現在他的莊園有成雞1000多只,雞仔5000多只,據市場分析,一只雞能獲利10元以上。像朱保林一樣的大戶,村里有七戶人家,而且已經成立了五家專業合作社。 在陳漢鄉,各村都有屬于自己的產業,河口村的羊肚菌、廣福村的香榧基地、羅漢宕村的獼猴桃基地、別河村的麻老灣茶園……
微信圖片_20220517090816.jpg (332.13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5-17 09:10 上傳
產業互聯,這些產業逐漸形成產業鏈條,一個個產業已經成為村民增收致富“助推器”。 “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將圍繞全面建設高品質幸福陳漢,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從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把群眾滿意作為落腳點,補齊民生短板,提高幸福標配,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陳漢鄉黨委書記賀潮水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