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麥收割后秸稈處理是件讓人頭疼的事,粉碎還田要花錢,但又不能焚燒。現在好了,麥收后有人利用機械直接把秸稈打包回收利用,既省錢省心又保護了環境。”5月18日,宿松縣洲頭鄉壩頭村義興組小麥種植大戶宋澤華,看著270畝麥地廢棄的秸稈都被回收處理,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
時下,正是小麥收獲季節,宿松縣洲頭鄉積極探索小麥秸稈回收利用的新舉措,通過引入社會化服務方式,將全鄉6.5萬畝小麥收割后產生的廢棄秸稈予以回收,用于生物質發電和養殖牛羊的飼料,從根本上解決小麥秸稈焚燒、亂堆亂放而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5月18日,在洲頭鄉官洲村小麥收獲現場,收割機過后,摟草機、打捆機緊隨而上,在完成撿拾、壓實、打包等工序后,一捆捆壓制成型的麥秸包從機器后部“吐”出來,整齊有序地擺放在麥地里,等待裝車運往附近生物發電公司和養殖企業。 “小麥收割后,回收機械會及時跟上處理,對小麥秸稈進行打包離田,確保田間無秸稈殘留。”洲頭鄉分管農業負責人汪慶華介紹,為做好全鄉麥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洲頭鄉通過市場化運作,引進秸稈打包壓塊機械處理小麥秸稈,并送至附近生物發電公司和養殖企業,讓廢棄小麥秸稈轉化為能源和飼料,不僅有效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以及減少農戶處理秸稈還田帶來的開支,更達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秸稈綜合利用的“雙贏”。 據了解,自5月15日小麥開鐮收割以來,洲頭鄉已收割小麥3萬畝,共打包回收小麥秸稈4500噸,為推動全鄉麥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鄉無一例焚燒小麥秸稈的行為發生。(孫春旺、周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