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宿松縣洲頭鄉4.3萬畝大豆陸續進入成熟收割期,當地農戶搶抓晴好天氣組織機械收割大豆,到處呈現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
“以前,大豆都是靠人工收割,收割后的大豆還要經過人工晾曬、人工脫粒兩道工序,才能讓一株株豆莢變成一粒粒大豆,費時又費力;現在都是機械收割,一臺機器一天至少能夠收割80畝,且能夠一次性將收割的一株株豆莢變成一粒粒大豆。”從9月12日開始,洲頭鄉西口村大豆種植大戶賀學工,每天都要安排一臺聯合收割機收割大豆。今年6月份,賀學工將流轉的300畝耕地都輪作種植了大豆。 ![]()
賀學工說,選擇發展大規模輪作種植大豆,是因為其生產工序少,且整地、播種、施藥、收割等生產工序都能全程實現機械化作業。雖然今年遭遇持續的晴熱干旱天氣,但大豆的產量不少于去年,平均畝產量仍能夠達到350斤至400斤。不僅如此,今年大豆的市場銷售行情比往年好,一斤“機口豆”能夠賣到3.3元,比去年高出三毛錢。所謂“機口豆”,就是收割機剛從地里收割出來的大豆,從事大豆收購業務的商戶,每逢大豆收割時,便將貨車開到田間地頭,現場收購“機口豆”,減少了農戶在大豆運輸、晾曬等環節上帶來的生產成本。 ![]()
洲頭鄉農技站副站長高志祥介紹,大豆又叫黃豆,是一種高蛋白的糧食作物,既能夠用來榨油,又能夠用來生產各種豆制品和用作各種食品原料。當前,正值大豆收割高峰期,全鄉共有160余臺聯合收割機投入收割,收割期將持續到9月底結束。近年來,洲頭鄉農技站在農戶中大力推廣“小麥+大豆”輪作種植模式,以及機械化生產模式,實現耕播收一體化,推動了大豆種植面積的逐年擴大,以及種植率、單產量、優質率的不斷提升。昔日耕地里忙碌的人工收割的景象,已換成了機械化作業,效率極高的收割機幫了農民朋友一個大忙。 轟鳴機器忙收獲,顆粒歸倉糧囤圓。據了解,2022年洲頭鄉大豆種植面積為43600畝,占耕地總面積50%;100畝以上種植大戶已發展到140戶;預計大豆總產量1700萬斤,產值達5700萬元。(孫春旺 袁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