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宿松縣城北擴的核心區,龍山街道的文明創建標準影響著全縣的“整體顏值”。 長期以來,在高速出入口往縣城方向500米有一處“老肉鋪”。這處“老肉鋪”是原破涼鎮居民何某和朱某在1992年7月份共同搭建的,約21平方米。2017年,朱某又在“老肉鋪”邊搭建了約10平方米鐵棚,用于放置雜物。這個“老肉鋪”成了兩位老人謀生的“經營場所”。隨著縣城的發展、道路的擴寬,“老肉鋪”所處的位置已經嚴重影響了群眾的交通出行,與周邊干凈整潔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由于年代久遠,又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如何合情合理合法拆除這處“老肉鋪”?一時間成為干部頭疼的“難題”。 今年以來,一股文明創城的新風席卷龍山街道。街道黨工委多次召開專題部署會議,認真對照文明城市創建新標準新要求,堅持一盤棋統籌、一體化推進,建立健全全域聯動、同創共建的工作體系,夯實基礎、標本兼治,人居環境有效改善,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在龍山街道轄區,人人關心創建、人人支持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居民群眾對文明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支持率不斷提高。正是由于街道文明創城行動深入開展,文明創城理念深入人心,“老肉鋪”的拆除事項也終于迎來了轉機。 國慶節以來,龍山街道黨工委有關負責人多次深入一線了解情況,街道和振興社區干部多次與兩位老人談心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引導和政策解釋工作,并妥善解決了朱某的后顧之憂,兩位老人均同意拆除。至此,一個長達30年之久的“老肉鋪”問題徹底得到解決。10月16日,龍山街道振興社區組織專業施工機械對“老肉鋪”進行了拆除,并連夜加班對“老肉鋪”周邊環境進行了粉刷美化。 記憶中的“老肉鋪”已經徹底成為過去,馬路更寬闊了、視野更開闊了……來往的居民群眾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