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高嶺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推廣“稻蝦共養”生態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切實提高農田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640 (13).png (563.95 KB, 下載次數: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6-9 10:09 上傳
近日,天氣晴朗,走進高嶺鄉青云村稻蝦基地,成片稻蝦田波光粼粼,隨著氣溫、水溫的不斷攀升,到了水產養殖收獲的黃金期,田野間,一派繁忙、豐收的喜人場景。村民們都忙得熱火朝天,把沉在水里的蝦籠慢慢提起來,輕輕抖動幾下,一只只活蹦亂跳的小龍蝦順勢滾落進盆里,他們個個膘肥體壯、顏色鮮紅,一個個揮舞著鉗子,顯得威風凜凜,稍不注意,小龍蝦就活蹦亂跳地從盆里溜出來。
640 (14).png (367.58 KB, 下載次數: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6-9 10:09 上傳
據了解,“稻蝦連作”即養一季蝦,種一季稻,夏天收獲小龍蝦,5月的小龍蝦肉質飽滿鮮美,捕撈一直持續到6月底,待龍蝦捕撈結束就開始種植水稻,金秋時節收獲水稻。“我養殖龍蝦已有五年了,承包了村里有200畝田地實施‘稻蝦共養’,眼下正是小龍蝦上市時間,銷售小龍蝦要搶‘早’,每天要捕撈1000斤小龍蝦,商販到田間收購每斤均價10~15元不等,預計總銷售額可達40萬元,龍蝦捕撈完種植水稻,水稻種植全過程零農藥、零化肥,種植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稻蝦連作’預計每畝比以前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實現了糧蝦雙贏,同時還帶動了周邊10余名村民參與務工。”青云村石妹家庭農場負責人陳勝紅高興地介紹道。
近年來,高嶺鄉積極探索推廣“稻鱉共生”“稻蝦連作”等綜合生態種養模式,引領種養殖大戶積極發展優勢產業并帶動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紅或參與生產經營等方式創收致富。石妹家庭農場只是高嶺鄉發展生態綜合種養的一個縮影,發展這樣的家庭農場、合作社有近30家,他們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條件和平整肥沃的土地,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采用水稻和小龍蝦連作的生態綜合種養模式,既節約了種植和養殖成本,又提高了水稻產量、品質和龍蝦的肉質,達到了增收的效果。目前,高嶺鄉小龍蝦養殖面積近萬畝,小龍蝦畝產達150公斤,水稻平均畝產達650公斤,有效實現了節約資源、生態環保和經濟收益最大化的社會效果,產業發展成效明顯。“稻蝦共作”養殖小龍蝦作為高嶺鄉“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不僅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而且有效激發當地村民在家創業的熱情,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產業興旺,農民富裕是目標,為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高嶺鄉將依托得天獨厚的宜蝦宜稻的資源優勢,宣傳好惠農政策,充分發揮好農業土專家、土秀才、致富帶頭人等示范帶動作用,探索“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等新型農作模式,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同時做好“稻蝦+”文章,結合家庭農場、合作社對基地周邊村莊大力實施道路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提升工程,改善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到產業與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方面有機融合,著力通過產業助推生態旅游業發展,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通訊員 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