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松縣中醫院婦產科、兒科、麻醉科、手術室等科室聯合搶救一例胎盤早剝的重癥孕婦,在多學科緊密配合,齊心協力下,成功挽救了母嬰生命。 6月2日上午9時許,一位“孕34+6周,陰道流血量多2小時”的孕媽媽來院就診,門診醫生接診后初步判斷為胎盤早剝,立即報告科室主任,并開通綠色通道將患者收住婦產科。孕婦抵達病區后,副主任醫師陳文芳在查體時發現,孕婦陰道內仍有活動性出血,孕婦胎心音降至80次/分,情況危急。她立即啟動危重孕產婦應急預案,開通手術綠色通道,產科出血搶救小組成員、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小組成員第一時間到達手術室,同時檢驗科做好用血準備。多科室聯動響應,在最短時間內做好最全面的術前準備工作。 上午10時38分,手術開始,術中可見確為胎盤早剝,胎盤剝離面約1/3,子宮表面呈現紫藍色瘀斑,宮腔內約有400ml積血塊。10時44分,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讓在場的醫務人員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新生兒Apgar評分9分,母子平安,隨后新生兒因早產轉兒科住院觀察,術后5天產婦順利出院。 據婦產科主任張映霞介紹,胎盤早剝屬于妊娠晚期產科嚴重并發癥,屬于急危重癥范疇,疾病發展迅猛,若處理不及時可危及母兒生命。該患者胎盤早剝,癥狀典型、病情進展迅速、兇險,若處置不當,極易發生胎死宮內、產婦DIC、失血性休克、甚至急性腎衰等嚴重并發癥。當班醫護人員、手術室護士、麻醉醫師、兒科團隊、檢驗科等科室合作默契,處理迅速及時,病人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救治,挽救了母嬰生命。 知識科普 胎盤的規矩是“瓜熟蒂落”,如果胎盤不守規矩,在胎兒娩出前發生剝離,就是所謂的胎盤早剝。在產科,胎盤早剝猶如死神一般的存在,往往是一瞬間的事情,讓人措手不及,一旦發生,將嚴重威脅孕婦和胎兒生命。 胎盤早剝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過程,正常位置的胎盤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胎盤早剝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底蛻膜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自附著處剝離。 分度: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胎盤早剝分為三度。 I度,分娩期多見,胎盤剝離面積小,患者無腹痛或輕微腹痛,無明顯貧血癥狀; II度,胎盤剝離面積為總面積的1/3,突然發生持續性的腹痛,腰痛或腰背痛,少量陰道流血; III度,胎盤剝離面積超過胎盤總面積1/2,患者可能出現休克。 如何預防胎盤早剝?首先,應該做好孕期檢查。定期產前檢查是保證胎兒正常發育的重要手段,通過定期產檢,盡早發現孕期異常情況,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高血壓、慢性腎病、血栓傾向等,一旦發生需積極治療;其次,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戒毒,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感染;另外,妊娠晚期適量運動,避免長時間仰臥,動作盡量輕柔,行走要小心,特別是上下樓梯時,避免擁擠場合,不要久蹲,避免摔倒或者腹部受到撞擊和擠壓,如果出現陰道出血多于月經量,或者突發持續性腹痛、腰酸或者腰背痛,盡快就醫。 雖然胎盤早剝對母嬰危害很大,準媽媽們也不需要過于驚慌。首先,合理的生活方式,正規的產前檢查,一定程度上可預防胎盤早剝的發生;其次,一旦發生腹痛、血性羊水或陰道出血等不適,務必及時就醫。(通訊員 胡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