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郎鎮界嶺村柴上組貧困戶朱才枝,2016年被龍成公司聘用到油茶園務工,年發放勞務工資達到1.4萬元,基本保證了一家人的生活開支。朱才枝喜滋滋的憧憬著未來,“現在家門口建起了‘綠色銀行’,日子越來越好,再也不用愁吃愁穿了”。如今,朱才枝已甩掉“貧困戶帽子”,而這僅僅是全縣堅持以發展油茶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宿松縣為做大林業產業規模,培育和提升林業扶貧支柱產業,拓寬貧困群眾致富渠道,把油茶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精細謀劃,精準施策,探索出一條靠山養山、養山興山、興山富民的林業產業扶貧之路,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兩年來,全縣發展油茶產業的貧困村達到47個,占貧困村總數的67%,帶動的貧困戶戶數796戶,惠及貧困人口2345人。
科學謀劃。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把油茶產業確定為特色優勢產業,制定出臺了《油茶產業發展規劃》,按照每年1.5萬畝的新造油茶計劃,到2020年全縣油茶栽培面積達13萬畝,力爭2025年達到20萬畝。建立以二郎、涼亭、河塌、長鋪、許嶺五個鄉鎮為重點的萬畝油茶基地示范鄉鎮,破涼、程嶺、佐壩、千嶺、陳漢、隘口六個鄉鎮為重點的5000畝油茶基地示范鄉鎮。
政策支撐。按照“統籌規劃、相對集中、用途不變、渠道不變”的原則,有效整合林業、農業、水利、扶貧等投資項目,支持新造油茶基地項目建設。縣財政每年從縣財政中拿出500萬支持油茶產業發展,并出臺了《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有效緩解了經營主體的資金壓力,也為貧困農戶的脫貧致富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證和最持久的支撐。辦法中明確了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扶貧工作的獎補措施:一是對以企帶戶扶貧方式帶動5戶以上在冊貧困戶,且一次支付五年租金或通過與貧困戶勞務合作使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3000元以上的,優先安排油茶重點項目;二是對流轉的土地屬貧困戶的,每畝多補助100元;三是對貧困戶積極參與油茶產業建設的,除享受國家項目補助外,每畝增加補助100元。今年,宿松縣在確認現代農業木本油料油茶項目實施主體時,更明確要求優先安排新造油茶10畝以上的在冊貧困戶個人、新造油茶100畝以上且落實經營主體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5戶以上在冊貧困戶且一次支付五年租金或通過與貧困戶勞務合作使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3000元以上的企業以企帶戶扶貧的。
創新機制。油茶產業投入大、見效慢、風險大,貧困戶單獨發展面臨著種種不穩定因素,針對這些可能影響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問題,我縣另辟蹊徑,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造林大戶,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構建“主體+基地+貧困農戶”新型經營模式,引導和鼓勵貧困農戶積極參與油茶產業與新型主體抱團發展。同時,鼓勵經營主體通過流轉土地、反租倒包、產品合作、資金入股、吸納務工等方式,推動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步伐。在政策的帶動下,70個貧困村中有36個貧困村引入了新型主體41個,其中造林大戶8個、家庭林場3個、合作社12個、企業18個。許嶺鎮宏富村通過引進造林企業,流轉土地500多畝發展油茶產業,在家門口建立起了“綠色銀行”,切實提高了村級集體和貧困戶的收入。龍成集團總結推廣的“5+1”扶貧模式,即土地流轉租金、進園務工薪金、承包管理酬金、超產分成獎金、訂單種植售金、扶貧貸款紅利,到目前為止,支付農戶荒山流轉租金1400多萬元,覆蓋貧困戶約560戶,戶均增收3900余元;支付農民工工資920多萬元,其中主要為貧困戶,每人每年約110天,人均每年增收9500元,帶動貧困戶93戶脫貧;安排181戶貧困戶管理油茶園9000余畝,支付管理酬金220多萬元;吸納扶貧貸款貧困戶入股的達30多戶,農戶不出一分錢,3年共得9000元。羅漢宕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在陳漢鄉九登山村、羅漢宕村流轉土地發展油茶產業,帶動貧困戶44戶,涉及貧困人口113人,其中流轉土地的貧困戶43戶,惠及貧困人口111人,面積達485畝,年發放土地租金1.5萬元,勞務聘請的貧困戶12戶,惠及貧困人口28人。
技術服務。為提高油茶產業扶貧科技軟實力,發揮林業科技在推進油茶產業扶貧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我縣不斷加強林業科技隊伍建設,最大限度發揮林業科技扶貧效果。今年,我局將技術人員分成六個組,由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各造林小班,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實用技術及產業經營知識培訓,切實提高經營主體和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涼亭鎮夏家村、程嶺鄉程嶺村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打造扶貧攻堅新亮點,在規劃大力培育油茶產業時,我局便主動上門與其對接,安排現代農業重點項目,從項目規劃、整地、栽植等環節給予全程指導。目前,夏家村和程嶺村完成油茶造林各100多畝。(通訊員:楊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