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安徽好人”到“好人安徽”,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
——1075位皖人上榜“中國好人榜”,成為全國首個突破千人省份,連續9年位居榜首
平民英雄,引領崇德向善社會風尚;凡人義舉,凝聚“安徽力量”。江淮大地,正是有了道德精神的溫潤,安徽崛起更加氣勢磅礴,經濟社會發展更顯人性光輝。
3月初,2月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宣城舉行,至此“中國好人”已突破10000名。萬名“中國好人”展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安徽省千名“中國好人”彰顯了江淮兒女的道德情懷。
“中國好人榜”評選活動開展以來,截至今年4月份,安徽省1075人入選,上榜人數全國第一,連續9年位居榜首。1075位“中國好人”,以平凡的人生實踐,矗立起人生選擇的價值坐標;以核心價值觀的指引,召喚著人們的心靈。
江淮大地緣何好人輩出?中國好人的“安徽現象”既根植于厚德安徽的道德沃土,融入到江淮兒女的精神血液,更得力于安徽省新時期多維度推進公民道德建設。
2014年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建成首家省級好人館,把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先進典型放進好人館進行全景式展示,吸引了省內外20多萬群眾進館參觀。“中國好人”座談會、“道德模范基層巡講”、“道德模范故事匯”……一場場報告會,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一次次巡講,播撒著崇德向善的光和熱。
潛山縣槎水鎮中畈村村民楊和義,憑借“潛山好人”證書,獲得了貸款綠色通道,解決了他們一家的燃眉之急。安徽省自2014年實施道德信貸工程以來,通過對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優先評級授信、優惠貸款利率等舉措,為有需要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化解資金之渴。目前,道德信貸已惠及各級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千余人,發放貸款額11億余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安徽好人”到“好人安徽”,安徽省以“踐行核心價值·打造好人安徽”為主題,努力把好人“盆景”打造成道德“風景”。中國好人的“安徽現象”,正在轉化為6900萬江淮兒女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識共為。
從“要我創建”到“我要創建”,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安徽省6個市躋身文明城市提名前三十,綜合排名蟬聯全國第一,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
“文明創建不是花架子,不是拿牌子,很多市民都經歷了‘要我創建’到‘我要創建’的轉變,因為文明創建就是為了解決群眾‘衣食住行’中遇到的難題。”蚌埠市民于英利說。前不久,中央文明委公布了去年全國提名城市測評成績,蚌埠以95.24的高分名列全國第五,群眾滿意度達96.88%。
在去年的全國100個地級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比拼中,安徽省6個城市躋身前三十,綜合排名蟬聯全國第一,整體文明創建工作保持全國領先。
“一條路、一小巷,一盞燈、一水道,一棵樹、一塊磚,安徽省堅持把文明創建工作做到群眾的家門口,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從點點滴滴做起,做的是民生幸福,做的是民情民意。”省文明辦創建處相關負責人說。
一條條筆直寬闊的道路舒展了“皺紋”,一面面干凈的墻壁告別了“黃褐斑”,江淮大地人人爭當文明表率,處處閃耀文明光輝。
2015年的全國文明城市爭創中,安徽省取得新增文明城市數、提名城市數“雙第一”的歷史性突破,全省4個城市當選全國文明城市,由原來的全國十五位躍升至第五位。
文明城市與提名城市“結對子”,全國文明城市作為“師傅”,把文明創建的創新機制、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作為“徒弟”的結對城市,建立共創共建、互促互進聯創共建機制,形成密切配合、攜手并進的爭創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一輪文明創建的跑道上,文明之風在江淮大地悄然形成,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同步提升,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擁有更多“獲得感”。
從“內化于心”到“外化于行”,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
——全省16個市及省直機關均成立了志愿者協會,各類志愿服務組織超過2.5萬個
6月2日下午4點多,合肥市經開區臨湖社區黨員志愿者王傳運身穿志愿者馬甲,正在鏟小區公告欄上的“牛皮癬”。“除了文明創建志愿小分隊,我們還成立了義務巡邏勸導隊,志愿者都是社區里的五老人員,他們的志愿服務讓小區的道路更加順暢、樓道更加整潔、環境更加優美。”合肥市經開區臨湖社區黨委書記朱大勇說。
一張張親切的笑臉、一聲聲溫暖的問候、一次次無私的奉獻……從搶險救災到體育賽會,從保護環境到防治艾滋病,從服務西部到服務社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淮北“小城大愛”好人志愿服務、黨員志愿服務,合肥“五色幫客”“愛心銀行”志愿服務,阜陽“春節接你回家”志愿服務,蕪湖“鄰里守望·一米陽光”志愿服務等,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叫得響的志愿服務品牌。
“志愿服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已不再是一時一地的偶然性行為,而成為經常性的社會行為,‘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成為社會風尚。”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志愿服務的規模迅速擴大、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水平日益提升。全省16個市及省直機關均成立了志愿者協會,各類志愿服務組織超過2.5萬個。(張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