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時不能吃發物」這句話可謂從小聽到大可“發物”具體指什么大家都不能說得明白
a66a1c19711bfcc4f0d5dafcf0e57f98.gif (552.13 KB, 下載次數: 9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海鮮、牛羊肉、蔥姜蒜都是發物嗎?
生病時發物一口都不能吃嗎?康復期的忌口到底要如何注意?
今天讓我們來科學認識“發物”
“發物”是什么“發物”是中醫特有的一個概念。
“發”即“誘發、引發、助發”,容易誘發某些舊病或加重現有疾病的食物統稱為“發物”。
中醫認為,不恰當的飲食會導致機體正邪暫時相安的局面被打破,所謂“助邪”。比如說,引起疾病的病因有寒熱之分,而食物也一樣有其特有的偏性,如果疾病本是因為感寒起病,還吃涼性的食物,勢必會導致疾病的反復或加重。
dbc20571430ba79838c920da84186229.jpg (146.42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科學認識“發物”
01
因人而異 對健康人來說,所有的食物都不是發物;生病之后,那些引起疾病復發或加重的食物才是發物。
6f5698550db6d1b94b028d6463dcd0e6.jpg (56.73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案例:雞湯也是發物?
可可是一名3歲的女孩,因為發熱咳嗽5天到醫院就診,診斷為支氣管肺炎,按照肺炎處理原則給予治療1周。可可熱退兩天后再次出現高熱,而且咳嗽還加重了。可可媽媽再次帶著她來復診,醫生復查了孩子的血常規和胸片,發現肺部炎癥明顯比之前好轉,血常規也提示炎癥指標下降,醫生覺得很奇怪,病情怎么會再次加重?
原來可可媽媽燉了老母雞湯給孩子吃。孩子本來就脾胃虛弱,加上疾病初愈,各個臟器正氣受損,還沒有完全恢復,而雞湯為肥甘厚膩之品,這個時候吃,不但不能補益脾胃,反而增加胃腸負擔,讓脾氣受損。
02
因病性而異
食物帶有一定的偏性,如果孩子患有剛好與所進食物相同偏性的疾病,或是具有明顯偏性體質的人經常食用與自己體質偏性相同的食物,那么這些食物就成了傳說中的“發物”。
0155517254fbb04fc072bd4d89b62f12.jpg (34.85 KB, 下載次數: 8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案例:大米、小米也是發物?
驍驍是個10個月的男寶寶,受涼后開始拉肚子,醫生經過辨證后給驍驍開了三劑散寒止瀉的中藥,寶寶的病情很快好轉。可是停藥兩天,驍驍又開始拉肚子了。
仔細詢問后得知原來是媽媽給寶寶熬了小米粥惹的禍。粥確實是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可是熬粥的食材也是有偏性的!小米性涼可以清熱,可是如果胃腸中有寒邪還吃小米粥,那就是雪上加霜了。而大米性甘平,有溫養脾胃的作用,所以如果寶寶受寒邪所致的腹瀉嘔吐,喝普通的大米粥會更合適一些,小米是發物。相反的,如果中醫辨證小兒泄瀉為濕熱瀉,就應該給孩子吃小米粥,大米就是發物了。
03
因病情而異
病位居上,如頭頸部腫瘤、食管癌等,應少碰辛辣溫燥的食物,如煙酒、羊肉等。病位居下,如腸癌、婦科腫瘤等最好少吃生冷肥甘厚味等。
e23e497147acb031f639db675ab742a1.jpg (101.77 KB, 下載次數: 8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案例:荔枝也是發物?
小杰是一位7歲的男孩,因為反復的皮膚紫癜伴關節腫痛到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過敏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的發生與食物過敏有關系,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但沒有交代需要忌口哪些食物。
經過治療,小杰的皮膚紫癜和關節腫痛明顯緩解,可是沒幾天他的兩條小腿又出現了大面積皮膚紫癜,家人特意帶著他來尋求中醫治療。經過仔細查看,考慮孩子是熱入營血之證。又仔細詢問了飲食情況,家長說三天前給孩子吃了很多新鮮的荔枝。
荔枝性甘、酸、溫,入肝、脾經。是甘溫滋補之品,容易引起血熱。中醫認為過敏性紫癜屬于血證,血不循常道,外溢于血管外所致。而引起血溢脈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血熱,所以這種孩子不宜吃偏溫性易上火的食物。所以,對于小杰來說,這個性溫的鮮荔枝是發物。
“發物”有哪些
01
發熱之物
da9e8ebd60b89d3ed3825e2ab0d98eef.jpg (101.67 KB, 下載次數: 9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685c7ae6e74b2f2beba9b470face6210.png (53.07 KB, 下載次數: 8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02
發痰濕之物
d35c5d05feb69845031ab3f08c349789.jpg (112.04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c91a9bc53964c1b0d5dadfc4e125667a.png (60.29 KB, 下載次數: 8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03
發風之物
d622d6beefec855f6f3228672cb18509.jpg (90.63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ff9703345f34c802facb3ebb74d4bb49.png (73.5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04
發冷積之物
3e8c3ea401711975247583f9011c27a0.jpg (111.82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9ddbb4038f50eceb6fde337f5a0096b9.png (54.5 KB, 下載次數: 8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05
發滯氣之物
2da376b2e095a0a7b16296c92115381a.jpg (31.19 KB, 下載次數: 8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8c6de13fb90d2ca69ce1d0cb3b36646c.png (64.05 KB, 下載次數: 8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06
動氣血之物
06a67bba2354fabb1e14fdc8c059efaf.jpg (70.94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04a30457204f7ccbd59b3d982d484ab5.png (65.11 KB, 下載次數: 9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7-1 09:05 上傳
來源:養生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