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2021年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啟動儀式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涇縣雙坑片區舉行。今年共計放歸人工繁育揚子鱷530條,放歸數量為歷年之最,放歸地點涉及宣城市、蕪湖市的5個縣(市區)內的紅星、楊林、高井廟、朱村、雙坑、中橋、長樂等7個片區30處放歸點。
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享有動物界“活化石”之稱,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人工繁育的揚子鱷已達1.5萬余條,但目前野生揚子鱷種群數量僅200條左右,仍處于極度瀕危狀態。
c37e5b2c89fe1b5e6d0342957b6ac266.jpg (109.87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3 22:38 上傳
為擴大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2002年原國家林業局批準安徽省實施揚子鱷保護與放歸自然工程,通過將人工繁育的揚子鱷放歸到野外的方式,快速復壯野生揚子鱷種群。該工程為國家15個野生動植物重點拯救項目之一。從2003年起到2020年,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實施16次放歸野外活動,累計放歸揚子鱷508條,加上今年放歸的530條,總數達1038條。巡護監測顯示,此前放歸的揚子鱷已適應當地環境,恢復了在自然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并開始繁育后代,揚子鱷野外放歸取得階段性成效。
cda99f041aadec8ff82362599deb73d5.jpg (90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3 22:38 上傳
截至2020年底,累計發現放歸野外的揚子鱷產卵20窩,共計366枚,自然孵出幼鱷215條。
ab85f29faafaa1e9724856b8bdcfa682.jpg (162.02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3 22:38 上傳
0
野外放歸鱷是如何被挑選的?
1b3f55085b5db45f986ebe241ff59cec.jpg (157.3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3 22:38 上傳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動管科夏同勝科長介紹,本次野外放歸鱷是從6000千多條人工繁育的揚子鱷中挑選974條健康的揚子鱷(挑選比例比為3:1),對挑選出來的974條揚子鱷進行健康體檢后,通過DNA遺傳背景分析,從中遴選530條體格健壯、親緣關系較遠的揚子鱷用于今年放歸。
放歸后如何進行跟蹤監測?
3179365d7680ca451b52a95055661db0.jpg (66.74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3 22:38 上傳
所有放歸鱷均植入電子芯片,以便識別個體身份信息,110條安裝了衛星追蹤器,便于科研監測放歸后鱷魚的活動狀況。放歸后,揚子鱷后期的系列繁殖行為,如求偶、筑巢、洞穴營造等,都將同時開展,以加深對揚子鱷野外生態行為的了解。依托糞便DNA、卵殼膜DNA技術的遺傳信息分析及疫病監測工作亦將同步開展。
揚子鱷在野外主要以什么為食?
b2871e07de653aef3d6dffadedc89df5.jpg (113.86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3 22:38 上傳
據介紹,揚子鱷在野外以蝦、螺、蚌、青蛙、昆蟲及生病的魚等為主食,偶爾能夠捕食到鳥兔等動物,同時清除野外小型動物尸體,素有大自然環境清道夫的美稱。揚子鱷是卵生動物,每年5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揚子鱷產卵繁殖季節,平均每窩產卵約有25至28枚。
放歸后還需做哪些工作?
e6904ecaae7028c00601e23cac02956c.jpg (102.03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3 22:38 上傳
“每天按照指定巡護線路開展巡護,每月巡護次數40次以上,如果發現揚子鱷受傷或受困等情況,及時向保護管理站報告。”涇縣雙坑片區生態巡護員張永洲對本次放歸點非常熟悉。
d72f75bbdabccbf7ee3851f13acfd429.jpg (108.8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3 22:38 上傳
“采取人工觀測和設備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科學開展放歸鱷跟蹤監測工作。”安徽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孫四清介紹,人工繁育揚子鱷野外放歸、野生揚子鱷種群復壯是一項系統工程,為進一步提升棲息地質量,今年初針對不同放歸點具體情況,在進行生態修復的同時,分別投放了魚苗、螺螄和黑斑蛙等構建食物鏈,使放歸鱷有得吃、留得住、能安家。新建了郎溪縣高井廟片區揚子鱷放歸野化訓練基地,提升野化訓練能力,使放歸的揚子鱷能更快的適應野外生活環境。下一步,建立保護區常態化管理機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開展社區共管,逐步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保護氛圍。
出品 | 安徽日報山水經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