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突如其來的疫情正在給人們“敲響警鐘”,敦促民眾“應接盡接”。
據國家衛健委17日公布的數據,16日全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5例,無癥狀感染者17例。本輪在安徽與遼寧出現的新冠疫情病例已超過10人。據兩地衛健委負責人透露,遼寧營口5名確診病例以及安徽確診病例均未接種新冠疫苗。記者整理公開數字發現,遼寧、安徽兩省的新冠疫苗接種進度落后于全國整體水平,這也再次提醒各地主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快新冠疫苗的接種速度,早日建立免疫屏障。
安徽遼寧每百人接種劑次均落后全國整體水平
截至本月15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9298.7萬劑次。根據公開數據,以每百人接種劑次計算,北京的疫苗接種進度位居全國首位。北京市疫苗接種工作專班16日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當日12時,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達2793.58萬劑,累計接種1539.63萬人,完成全程接種1255.52萬人。其中,18歲以上人群第一劑接種率達79.07%,6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195.92萬人,老年人第一劑疫苗接種率為52.77%。根據上述數字計算,北京每百人接種劑次已達127.6。
記者分析了4月底以來,公布最新疫苗接種情況的15個省、市、自治區的數據,上海以每百人82.5劑次位列第二。據上海衛健委主任鄔驚雷介紹,截至本月13日,上海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2051萬劑。另一個每百人接種劑次超過50的地區是海南省,達71.7。海南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4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省累計接種新冠疫苗722.49萬劑,接種人數達600萬人。
9d64aa8cab5aff50c9ff1d79c6d4f534.png (19.78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7 15:06 上傳
相比之下,安徽與遼寧兩省疫苗接種進度均未達到每百人20劑次,低于廣東、浙江、重慶、山東等地。據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董明培介紹,截至本月13日,全省新冠病毒疫苗累計接種885.6342萬劑次,其中第一劑次685.7654萬人,第二劑次199.8688萬人,接種人群覆蓋范圍達到14.51劑次/100人。同期,全國累計接種疫苗36691萬劑次,每百人接種劑次為26。遼寧省衛健委11日透露的數字顯示,該省截至本月10日累計接種疫苗710.41萬劑次,16.7的每百人接種劑次也低于同期全國整體的23.6。
安徽遼寧民眾新冠疫苗接種意愿飆升:疫情警示比任何鼓勵接種措施都有效
21baecde0fd52b1c6cb5357ce262b2e8.jpg (77.12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7 15:06 上傳
醫護人員正在為市民接種新冠疫苗
自本月13日安徽出現此輪本土疫情的首例確診病例后,當地民眾接種新冠疫苗意愿迅速升高,合肥市民在疫苗接種點冒雨排隊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得到大量轉發。“我半夜兩點穿著雨衣去排隊打疫苗,大概排了6個小時,到早上才打上”,合肥市民李先生16日告訴記者,這輪疫情帶來的警示比任何鼓勵接種的措施都更有效,“只有大家都打完疫苗,我們才不會感到威脅,我們的生活才不會受到病毒影響。”合肥市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員16日對記者表示,該市接種疫苗的人數明顯增加,許多接種點每天需要接種超過1000劑,“醫護人員也很辛苦,現在天氣熱了,他們穿著防護服很快就是一身汗了。”數據顯示,合肥單日接種疫苗量在13日和14日連續創出新高,14日全市接種疫苗36.41萬劑次 。截至16日0時,該市累計接種疫苗281.57萬劑次。
在本輪疫情的另一中心遼寧省,當地的疫苗接種過程同樣在進一步加速。沈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董桂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本月12日以來,全市每天的接種量都在10萬劑次以上。其中,13日接種15.4萬劑次,為近日最高。截至5月14日,沈陽日接種能力達20萬劑次,全市已累計接種101萬人、128萬劑次。
營口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巖15日也介紹稱,截至本月14日,營口已接種新冠疫苗257081劑次,其中鲅魚圈區新冠疫苗已接種51087計次。除鲅魚圈區因疫情暫停接種外,其余各區正有序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新一輪疫情敲響警鐘,敦促民眾“應接盡接”
1c454b0c314f13a16a012cc8c75e345b.jpg (68.2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17 15:06 上傳
60歲以上老人在專用區域接種疫苗
安徽、遼寧兩地民眾疫苗接種意愿的突然提升,也凸顯出我國在推廣疫苗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問題。早在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就曾提出,影響疫苗接種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由于我國采取了有力得當的疫情防控措施,疫情總體平穩,部分群眾就誤認為“感染風險比較低,暫時不需要接種疫苗來增加保護力”。
前文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新冠疫苗的接種率同時還存在不平衡的情況。國內一名疫苗專家16日接受采訪時分析稱,接種率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源于疫苗分配的策略,由于疫苗數量有限,重點地區和城市以及國際交往頻繁、外防輸入壓力大的城市可能會獲得更多疫苗,也導致一些地方出現疫苗供應不足的情況。
但上述專家也提到,隨著智飛龍科馬與康泰生物研發的兩款新冠疫苗獲緊急使用授權,我國新冠疫苗的整體產能進一步增加,疫苗供給更加充足。當前這波突如其來的疫情會給人們“敲響警鐘”,敦促人們“應接盡接”。
事實上,醫學專家與公共衛生專家已經反復強調,“在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目前,我國正在努力通過接種新冠疫苗建立免疫屏障。鐘南山院士此前曾表示,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率計劃在今年6月達到40%。這位知名呼吸系統疾病專家本月13日介紹其研究數據時說,在疫苗有效性達到70%的時候,要實現群體免疫,全球、中國、亞洲以及歐洲接種率須分別達到89.2%、83.3%、80.2%、96.2%;疫苗有效性達到80%的時候,全球、中國、亞洲以及歐洲接種率需分別達到78%、72.9%、70.2%、84.2%。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16日在社交媒體撰文稱,全球的疫苗接種速度很不平衡,無論是鲅魚圈還是臺北圈,當地均未達到疫苗屏障的水平。 張文宏呼吁,希望全球盡快實現疫苗的廣泛接種,在病毒實現有效逃逸突變之前完成最大范圍的免疫接種,為全球的正常化提供機會。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