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發熱門診接診了一位特殊的發熱患者:患者梁先生手部腫脹發紫體溫也高達39.8℃!
原來5月19日晚,梁先生的手部不慎被水桶刮傷,自己只進行了簡單的消毒處理。沒想到傷口處卻越來越劇痛、發紅、腫脹且向整個手掌蔓延。
435f4be1d27ab757db471946aa042e1b.jpg (19.8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25 21:01 上傳
據梁先生自述,他既往身體健康,近日也無感冒發燒等癥狀?紤]到病人起病急、病程發展快,反復高燒等情況,主治醫生賴貴龍認為梁先生不是普通的傷口感染。于是,在完成相關檢查后馬上請顯微創傷科醫生緊急會診。
會診中,醫生了解到刮傷患者手部的鐵桶是平時用來盛放海鮮的器皿。此時,梁先生逐漸開始出現嗜睡狀態,抽血項目中幾項感染指標均飄紅,肝功能與心電圖也發生動態改變。經綜合考慮,醫生判斷梁先生感染海洋創傷弧菌。
被裝海鮮的桶劃傷,居然這么嚴重?
類似的案例不少 ↓↓↓ 據廣州日報報道,2020年12月,廣州67歲的蔡伯(化名)就因清理海蟹時不小心被夾到了手指,感染上海洋創傷弧菌,出現持續高熱甚至有休克癥狀,被送進廣醫二院番禺院區ICU治療。但因病情進展迅速,蔡伯最后只能截指“保命”!
799009b236bcc550f8716e953eb03185.jpg (78.64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5-25 21:01 上傳
提醒:警惕隱形的海洋殺手——海洋創傷弧菌
海洋創傷弧菌是棲息于海洋中以及海鮮體內外的一種常見海洋弧形細菌中的一種。據專家介紹,這種細菌可從蛤蜊、螃蟹、貝殼及魚蝦等類海產品中檢出。
專家們臨床觀察發現,確診的患者大多以腳趾或手指遠端的傷口接觸到被創傷弧菌污染的海水或海產品而“中招”。一般來說,抵抗力較強的健康人群或經常接觸海水和海鮮的人群,受感染后多半癥狀輕甚至不發病。但患有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肝病以及長期酗酒或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等高危人群,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相對低下,一旦受感染,皮膚可能很快便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而當海洋創傷弧菌及其壞死組織釋放出的強烈毒素大量進入到血液中就更為兇險了,不但可引發高熱、敗血癥和中毒性休克,救治不及時還可能導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記住這些要點,遠離“海洋殺手”
注意:
1. 有皮膚或口腔傷口者,特別是抗病能力相對低下的易感人群,應避免下海游泳和戲水,或做足措施以保安全。
2. 處理海鮮時戴手套,避免皮膚被海洋生物或海水中的利器劃傷或扎傷。如果不慎受傷,千萬莫掉以輕心,可根據情況按以下指導及時處理傷口:
1)盡快地清洗受傷創面,并有效消炎;
2)若非出血不止或嚴重外傷,可充分裸露傷口不包扎;
3)若傷口出現紅腫熱痛等明顯感染癥狀應盡快就醫并告訴醫生有接觸過海水或海鮮,以免誤診。
3. 在家處理、烹飪海鮮時,用來盛海鮮和制作生熟海鮮的器具要分開。
4. 因進食未煮熟的海洋創傷弧菌污染的海鮮也有可能被感染,所以,海鮮務必要煮熟煮透后才吃。
來源:南方日報、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