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送暖到鄉村,草長鶯飛景色新,產業興旺是重點,鼓書說唱話振興。”
最近,安徽省宿松縣程嶺鄉文化站院內響起一陣陣大鼓書說唱《鼓書說唱話振興》。程嶺大鼓書是省級“非遺”,作為傳承人,程嶺鄉文化站站長石玉琴將這篇原創作品不斷演繹,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文藝“小品”。
“群眾百聽不厭,能為廣大群眾送去歡聲笑語,傳遞黨的方針政策,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基層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初心。”石玉琴說,在以前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鄉村文明時,也運用過大鼓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這次又選擇了這一形式。
“首都北京傳佳音,要把鄉村來振興,內容包括五部分,生態宜居催人心。”
“朗朗上口的節奏,言簡意賅的內容,將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藝術化表達,給群眾以鼓舞,讓人們獲得到信心和力量。”聽眾江花說。
正是春耕生產的季節,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央一號文件有關于大國糧倉、藏糧于地的核心提示,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石玉琴說:“食為政首,糧安天下。我們要讓群眾知道這樣做的必要性,引導種糧大戶的積極性。”她在大鼓書中如此倡議:“種質資源保起來,自主創新活起來,種業企業強起來,基地水平提起來,市場環境優起來。”
讀著順口,聽起來順耳,尤其是關于鄉村振興的宣傳,是大鼓書創作的重點。原創者著重將一些地方好做法、好經驗囊括其中。
“現在很多人不愿看長篇的文字材料,有種說法講,濃縮的都是精華,我就想讓大家都把要點記牢,能沉著應對。”比如:“國計民生重中重,決勝小康強三農。城鄉發展要平衡,農村發展要充分。基本農田不能碰,嚴守紅線不放松。違法占地和建設,嚴格執法不放過。農村住房三層半,超大超高要嚴管。生態林業要保護,亂砍濫伐要嚴處。堅持科學發展觀,環境保護優生產。非法開采破生態,森林植被毀壞。惡劣行為要鏟除,嚴懲犯罪保水土。危房雜屋要拆除,環境整治不能留。村莊整治美形象,網絡廣信要通暢。”一段段說唱,讓老百姓心領神會。
此外,石玉琴還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對農民群眾進行引導。作為基層文化工作者,能為父老鄉親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她感到十分欣慰。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內涵積極豐富,廣大農民群眾有更高的期待,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我要做的就是讓黨的聲音變成通俗易懂的鄉音。”她說。
“我平時就喜歡聽大鼓書,現在聽演員們在臺上唱的新詞,也懂了不少新政策,這種家常味道的政策宣講,就是愛聽。”村民石德和說。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半是老人和婦女,他們文化程度有限,對很多政策理解不透徹。用大鼓書的形式進行政策宣講,既發揚了文化傳統,又能讓老百姓記得住、聽得懂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真是一舉兩得。”程嶺鄉宣傳委員葉華斌說。
每次演出結束后,大鼓書首先從工作群中流傳,后又帶到茶館,再后又發布在抖音號及其他微信公眾號上。
“這幾天一些看過的朋友給我提出了一些寶貴意見,我和文化站同事還有把大鼓書制作成音視頻的想法,這樣傳播會影響更多鄉親。”石玉琴說。
每次演出結束后,大鼓書首先從工作群中流傳,后又帶到茶館,再后又發布在抖音號及其他微信公眾號上。
“這幾天一些看過的朋友給我提出了一些寶貴意見,我和文化站同事還有把大鼓書制作成音視頻的想法,這樣傳播會影響更多鄉親。”石玉琴說。(作者 司舜 付玉)【2021年5月28日】
稿件來源: 安徽學習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