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北浴鄉,草木蔥蘢、流水潺潺,放眼望去,一排排光伏電池板迎著陽光閃閃發亮,顯得格外亮眼,電表上不斷跳動的數字意味著源源不斷的光能變成電能,資源變資產,綠色能源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資金。
“現在給我們裝了太陽能發電真好,真沒想到陽光還能轉變成收入,這東西太陽一照就能發電掙錢了,我每年能領3000多塊錢的光伏收益,一直能領20年左右,這日子有盼頭了!”北浴鄉羅漢山村貧困戶蘇先友的話語中盡是感激之情。
蘇先友是北浴鄉戶用光伏電站受益的一個縮影。蘇先友,現年50歲,一家兩口,他本人身體不好,妻子殘疾人,2014年,經本人申請和村民代表大會評議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安裝光伏發電項目之前,夫妻二人只能在家務農維持生計,生活極其困難。自從有了村級光伏電站后,他加入了村級光伏電站扶貧公益崗位,并申請安裝了戶用光伏電站,再加上產業扶貧、低保補貼、資產收益分紅等幫扶措施,他家一年的人均收入已達到12000多元,實現穩定脫貧。
“沒想到在家就實現了“躺賺”,每年僅光伏發電這一項收益就達到3000余元,我以后的收入更有保障了,真心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蘇先友笑著說。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北浴鄉始終堅持不斷創新產業扶貧模式,通過大力實施光伏發電項目,讓群眾借“光”脫貧,而今這些光伏產業在鄉村振興路上繼續發揮著效益,成了群眾的“錢袋子”“綠色銀行”“陽光存折”,照亮增收致富路,鋪就“陽光”小康路,實現持續穩定增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近年來,全鄉陸續建成465戶戶用光伏電站和6個10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通過建設光伏電站,不僅盤了荒地山坡等“沉睡”資源,還讓村集體和貧困群眾有了深入“長流水”,有效破解產業扶貧小散弱、村級產業發展單一的問題,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發展新路。下一步,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發展好光伏扶貧項目,擴大受益范圍,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力推進鄉村振興。”北浴鄉黨委書記郭芳紅滿懷信心地說。
一座座光伏電站化身一個個陽光銀行,讓貧困群眾吃上了“陽光飯”,也為村級集體增收鋪設了“陽光道”;一排排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在荒地山坡、群眾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形成了北浴鄉亮麗的風景線,為北浴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添彩。(通訊員 蘇泉)
稿件來源: 北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