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的傍晚,藍天白云下,一場精彩的籃球賽正在張廟村村體育健身廣場舉行。許多孩童在一旁的體育健身器材上嬉戲玩耍,遠處的油茶長勢正旺,一幅美麗鄉村圖景徐徐展開。
進入張廟村一排綠油油的梯田映入眼簾,誰曾想到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山。建設美麗鄉村產業發展是基礎,千嶺鄉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盤活各種資源,激活各類要素,探索出一條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張廟村將農民的荒山、荒地流轉下來,統一發包給本地“能人”,農民通過土地入股、進園務工等方式提高收入。“到這里既能欣賞田園風光、又能體驗到采摘的樂趣,真是不虛此行。”來自城里的李女士高興地說。近期,汪嶺村產業園內游人如織,紅彤彤的油桃掛滿枝頭,又是一個豐收年。
3730987_988968.png (373.02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20:55 上傳
“以前各家污水都往外排,垃圾到處扔,一到夏季,臭味難聞,現在建起了衛生廁所、污水進行了集中處理,環境變美了。”談起這些變化,長期居住在村內的尹中華最有發言權,張苗村發生改變還得從2018年說起,當年,張廟村被確定為美麗鄉村建設中心村,面對臟、亂、差的環境,面對群眾的殷切期望,村兩委決定從最基礎的改廁、污水處理等環境整治工作做起。萬事開頭難,如何破題,村兩委積極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召開村民大會、組織外出參觀、干部入戶宣傳,“群眾接受有一個過程,只要我們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多吃點苦、多受點累,大部分群眾是理解、支持的。”村黨支部書記金明火感慨地說。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中心村改廁率已達到100%,家家用上了衛生廁所。
“以前各家有什么東西都往這里方,雜亂無章,現在建起了步行道,進行了綠化,我們沒事就到這里走走。”沿著村民金明華指的方向,只見公益小品旁,通幽小徑蜿蜒曲折,于周邊竹林相映生輝。道路一側竹籬笆圍就的菜園綠意正濃,各種蔬菜長勢良好,一派田園風光。張廟村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大力清理衛生死角,拆除無功能建筑,整理亂堆亂放,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我們不搞大拆大建,保持房屋錯落有致,山、水、田、園星羅棋布的鄉村特色讓群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金明火說。
汪嶺村也是該鄉省級美麗鄉村建設中心村,同樣發生著喜人的變化。“我們這里沒有一處旱廁,全部是使用衛生廁所。”遇到誰,王后雷都能拍著胸脯說。他的底氣來源于他過硬的工作作風,哪家有旱廁、在什么位置、如何改造,在他心中都有一本賬。“以前對改廁不理解,現在用上了衛生廁所,不臭,也沒蚊蟲。”孫仁和高興地說。孫仁和的轉變來自村兩委不懈努力和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針對污水排放問題,中心村建設14個污水處理站,針對設施維護、糞便清掏問題,成立專業隊伍。
在汪嶺村,各家門前張貼的“門前三包”牌格外顯眼,這是千嶺鄉發揮群眾積極性和主體地位的又一舉措。“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一約五會”的作用,讓群眾在共建中共享,在共商中共治,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鄉黨委書記張倍樂說。同時深入開展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最美庭院”選推介活動,示范引領,全面推進。變“突擊”為“常態”,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在全鄉營造攜手共繪美麗鄉村的濃厚氛圍。(通訊員 吳平)
稿件來源: 千嶺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