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安徽農業農村廳網消息:近日,為切實解決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公安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全省聯合實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行動時間是2021年6月-2024年6月。
治理的重點品種:豇豆、韭菜、芹菜,雞蛋 、肉雞(含烏雞),生豬、肉牛、肉羊,大口黑鱸、烏鱧、鳊魚、鱖魚、大黃魚、鯽魚等。
集中治理上述問題突出的品種,各地可根據生產實際和監測情況增加治理品種。
據實施方案,有十項重點任務:
(一)嚴格農藥獸藥生產經營管理。農業農村部門要嚴把農藥獸藥行政許可審批關口,加大農藥獸藥質量監測力度,嚴查隱性添加禁用成分或其他成分。建立健全農藥產品二維碼標注、追溯管理制度;加強限用農藥監管,實行定點經營、實名購買、購銷臺賬、溯源管理;積極配合國家2024年底前分期分批淘汰現存10種高毒農藥,率先淘汰蔬菜上殘留檢出頻次較多的高毒農藥。實施獸藥二維碼追溯管理,確保獸藥生產企業獸藥產品全部賦碼上市、產品入庫出庫追溯數據全部上傳至國家獸藥產品追溯系統;加強獸用原料藥管理,將原料藥納入追溯范圍,防止非法流入養殖、屠宰環節。加強水產養殖用投入品管理。加強農藥獸藥網絡銷售平臺的監督。
(二)精準掌握種植養殖情況。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做好調查,以鄉鎮為單位摸清治理的重點品種生產基地(生產者)的面積、產量、病蟲害發生、用藥習慣、農產品上市等情況,將調查結果實時上傳至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按照“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要求,每個網格明確專人負責。探索建立治理的重點品種農藥獸藥安全使用指導員制度,負責區域內用藥指導及監督。推廣“陽光農安”模式,運用視頻等電子化工具,推進用藥記錄便捷化、電子化,強化生產過程控制服務。
(三)優化科學種植養殖方式。綠色健康種植養殖方式是控制農藥獸藥殘留最根本的舉措。農業農村部門要結合本地氣候、生態等資源稟賦和農業生產現狀,調整優化種植區域布局,指導農戶采用綠色技術模式,摒棄大肥大水大藥的傳統種植習慣。倡導“三棵菜”科學種植,推廣輪作間作模式,降低菌源基數和蟲口密度,集成推廣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加快農藥減量。強化綠色養殖,推進現代養殖方式發展,繼續實施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督促養殖者加強獸藥使用管理,如養殖密度較大且管理能力跟不上的,應適度降低養殖密度。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創建,推動牛羊等畜禽屠宰法規標準制修訂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將牛羊禽的屠宰納入定點管理。
(四)嚴肅查處種植養殖屠宰環節使用禁限用藥物行為。農業農村部門必須堅持“零容忍”,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要加大日常巡查檢查力度,用好快速檢測(以下簡稱“速測”)手段,實時上傳檢測數據,實行精準智慧監管。在農藥獸藥經營門店、種植養殖基地和合作社場所張貼禁限用藥物清單等宣傳資料。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充分利用限用農藥經營購銷臺賬,對限用農藥實際用途與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不一致的,應依法嚴厲查處;加大監督抽查力度,提高抽檢比例,發現不合格產品及時向社會公布,對違法行為跟進開展執法查處,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
(五)嚴格管控上市農產品常規農藥獸藥殘留超標。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安全用藥宣傳,讓種植養殖者牢固樹立“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識,糾正常規農藥獸藥可隨意使用的錯誤認識。對治理的重點品種的規模化生產主體,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安全用藥培訓。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加快開展常規農藥殘留速測技術攻關,解決速測針對性不強問題,加快推進常規農藥獸藥殘留速測工作。市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推送速測不合格農產品開展定量檢測和監督檢測。在治理的重點品種上市高峰期,加強常規農藥獸藥殘留的監督抽查,強化分析研判,一旦發現不合格產品,依法處置并督促整改到位。
(六)全面推行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農業農村部門要大力推進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督促指導生產治理的重點品種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在農產品上市時開展檢測并開具合格證,開具合格證生產經營主體將相關信息實時上傳至省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立健全治理的重點品種生產主體名錄,加強合格證開具日常巡查,對冒名開具、虛假合格的,列入農產品質量安全失信“黑名單”,實施信用化、精準化管理。
(七)嚴格市場準入管理。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開辦者和食用農產品銷售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合格等有效證明查驗責任,查驗并留存治理的重點品種的可溯源憑證和產品質量合格憑證。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參與和監督作用,積極在民生工程農貿市場檢測室開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檢”活動。對無法提供可溯源憑證的禁止入場銷售,對無法提供產品質量合格憑證的進行抽樣檢驗或者速測,檢測結果合格方可進入市場銷售。鼓勵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開辦者對“三棵菜”中克百威、三唑磷等禁限用農藥,腐霉利、滅蠅胺等易超標的常規農藥殘留開展針對性速測。對治理的重點品種要加大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力度,嚴厲打擊在市場銷售過程中添加使用禁限用藥物,超范圍超劑量使用保鮮劑、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八)嚴格食品生產、餐飲服務環節管理。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指導食品生產、餐飲服務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食品原料進貨查驗記錄,采購治理的重點品種時應查驗并留存可溯源憑證和產品質量合格憑證,杜絕采購無證產品。積極推行明廚亮灶,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食品生產、餐飲服務過程中及水產品暫養期間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保鮮劑、防腐劑等行為。對問題企業和食品,及時采取責令停止生產經營、召回等行政強制措施,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九)強化行刑銜接。農業農村、市場監管、衛生健康部門對日常檢查、風險監測、監督檢查抽查中發現的使用禁限用藥物、常規農獸藥殘留嚴重超標等問題,開展行政調查,構成犯罪的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公安機關商請提供認定意見、風險評估意見以及涉案物品專業化保管和無害化處理的,應予以配合。公安機關要把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農藥“黑窩點”、非法使用禁限用藥物及“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作為“昆侖”專項行動的重點,及時掌握本地農產品抽檢情況,對可疑問題開展重點排摸,按照“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打擊犯罪的工作要求偵辦犯罪案件,確保辦案質量;對于重大案件,必要時,由上級公安機關掛牌督辦。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批捕、起訴職能,嚴厲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強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的落實與完善,嚴禁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等;充分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探索建立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違法者違法成本;充分發揮檢察建議作用,推動完善管理制度。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依法及時審理相關案件。
(十)完善農藥獸藥殘留全鏈條治理機制。強化組織協調,充分發揮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作用,統籌協調、研究解決農藥獸藥殘留治理中的重要事項、重大問題,將農藥獸藥殘留治理情況納入相關考核。健全會商機制,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要組織專家對執法司法實踐中出現的非法添加、違法使用的性質、毒害性及對人體影響等問題進行研究論證,明確認定標準。實施準出準入機制,農業農村部門要推進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和追溯制度,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落實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入市查驗制度,切實推動食用農產品產地賦碼帶證上市、市場驗碼查證準入;農業農村、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健全產地、市場不合格產品信息雙向通報查處機制,相互通報不合格產品銷售流向、產地等信息,實施雙向追蹤溯源,共同核查處置。建立聯動機制,相關部門聯合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行刑銜接辦法,完善犯罪案件移送與案件督辦工作機制;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要推動建立地區間、部門間食品安全案件查辦聯動機制,協調相關部門解決辦案協作、涉案物品處置等問題。優化標準結構體系,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衛生健康委配合加快域內農獸藥殘留標準制修訂,針對監管執法中存在的部分農獸藥殘留限量不全、檢測方法、判定依據不配套等問題,積極跟進,發布一批域內標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