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我縣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在支部建設、人才隊伍、幫扶激勵、發展思路上做文章、下苦功,切實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抓強支部建設,建強基層“橋頭堡”。“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緊盯農村基層黨組織這個黨執政的“終端”,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和村級帶頭人隊伍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全面貫徹執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村級黨組織達標率100%。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行動,7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全部完成整頓轉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明顯增強。
抓活人才隊伍,培養發展“主力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堅持把選準一個“帶頭人”,培養一批“領路人”作為搞好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手段。從農村致富能手、個體經營大戶、返鄉創業優秀人員中發展黨員383名,吸收157名進村“兩委”班子,增強了村級班子抓集體經濟的能力。扎實開展“十百千萬培訓工程”“黨組織負責人素質提升行動”,推動鄉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素質優化提升。向72個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72名和駐村干部216名,切實做到發展思路共謀、發展工作共抓、發展問題共解。
抓實幫扶激勵,激發致富“內生力”。縣鄉采取整合項目、財政預算、貸款融資、招商引資等方式分級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和專項資金,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獎勵資金,獎補一批符合條件的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部門積極協調工商、稅務、自然資源等部門和金融機構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支持。積極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實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與村干部報酬掛鉤制度,村干部工資報酬大幅度提升30%左右。完善推進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選任鄉鎮領導、招錄公務員等機制,有效激發了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動力。
抓新發展思路,不斷增強“造血力”。堅持把抓產業發展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根本方法,注重從轉變觀念、完善體制、加強管理入手,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堅持產業優先,拓寬發展路徑,積極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拉長產業鏈條,“稻蝦連作”“漁光互補”等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明顯。實施整鎮推進、鄰鎮互補和縣域整合的模式,實行“抱團發展”,“郎芽油茶”“金壩葡萄”“松柳河茶葉”等產業優勢、品牌效應明顯。積極探索“集體經濟+”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通訊員 朱彥)
稿件來源: 縣委組織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