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宮宏宇
晚上12點,某手游資深玩家小李正為沒有抽中最新一輪開獎的娃娃機獎品而懊惱。此前,她特意為這次抽獎充值了200多元。
小李已經前前后后在這款游戲的抽獎活動里砸了幾千塊。像她這樣,為了抽到一張好的卡牌,或者裝備,投入幾千乃至數萬元人民幣的游戲氪金玩家,并不是少數。
但高充值額卻不一定換來中獎。抽獎就要充錢、充了錢也抽不中、抽不中還想繼續砸錢買機會的現象,在網游圈屢見不鮮。
你永遠也摸不透的中獎率
隨著消費者協會對網游誠信經營的呼吁和玩家維權意識的提高,明晃晃用虛假中獎率做宣傳的時代似乎終結了。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種“新套路”也應運而生。一些網游平臺在描述中獎概率的字眼上“下苦功”,玩起了文字游戲。
“獎品量剩余99%”,“預計最高能獲得某獎品”,“10次中獎率共60%”,“抽8次后必中”……本該簡明易懂的中獎概率,變成了“猜謎題”。你永遠摸不清自己單次到底有多大概率拿到獎品。
9e6f19b2b290052d88827a10544bba6b.jpg (38.99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27 10:25 上傳
游戲玩家正在玩游戲。受訪人供圖
按照概率,只要充更多的錢,抽更多次,就能抽到獎品。消費觀念不正,意志力比較脆弱的人,很容易被高百分比數字誘惑,陷入到“抽獎----不中----再賭一把”這一無限輪回的心理效應中,欲罷不能。
“這樣看來,游戲工作室是不是可以算作在聚眾賭博呢?”一位資深游戲玩家表達了他對抽獎上癮現象的憂慮。
靠在獎池中增加冷門的獎品來沖低實際中獎率,是一些網游公司常用的辦法。盡管用戶看到的總中獎率很高,但熱門獎品的數量只有幾個。在網絡論壇上,很多玩家就抱怨“抽到的都是不想要的,想要的都抽不到。”
“如果網游平臺提供虛假中獎率,屬于欺詐消費者,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平臺需退一賠三。”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李曉軒律師向中新網表示。
但真實的中獎率,玩家往往不得而知。游戲公司五花八門的計算方式和語言表述越來越多,中獎率更加成了“鏡中花、水中月”,難以捉摸。
“充錢后感覺后悔,因為自己也清楚是非理性消費。”曾為了抽到一個皮膚連續充了六七次錢的小岳說。
虛榮心、賭博、不甘心、沖動、僥幸心理,這是許多氪金玩家描述自己充錢經歷時所用的詞匯。
用最深的套路讓你充最多的錢
中獎率不明朗、“屢抽屢敗”的情況下,為何還有大批游戲玩家對充錢抽獎樂此不疲呢?
從玩家視角看,外觀酷炫的皮膚,不斷更新的增強版裝備,是玩家們克制不住“剁手”的重要原因。例如,幾年前大火的某款手游就一度將抽卡的熱度推向頂峰,玩家們一擲千金,只為拿到一張心儀的人物卡。
bc9811adf60911df4221fc9f7a1ec79a.jpg (16.1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27 10:25 上傳
某網游充值頁面截圖
實際上,游戲用戶的氪金行為已被置于游戲平臺的預設套路和引導之下。
一位游戲公司策劃員工表示,除了頻繁更新有吸引力的皮膚、裝備和卡,想讓用戶付費,時機和營銷都很重要。“如,為了讓玩家充錢,游戲平臺通常會在沖關時讓玩家卡關,但又不是完全卡,買點裝備就能玩過去。”
“養成機制”也是游戲公司常見的手段。通過不付費的抽獎給玩家甜頭,等玩家習慣抽獎帶來的紅利后,再開始收錢。收費金額從低到高,“先收小錢,再收大錢”,讓玩家逐漸上癮,充得越來越多。
“此外,網游平臺還會在服務區和社交平臺,引導玩家討論抽獎結果,使抽獎成為熱度話題,激發玩家之間的攀比心理,讓沒抽中的玩家總想再試一把。總之,讓玩家在拿到獎品前,給平臺付足夠的錢,是網游公司設置抽獎環節的目的所在。”上述游戲公司策劃人士稱。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5.18億,每2個人網民中就有1個人玩網絡游戲。2020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2786.87億元;游戲類App占全部App數量的比例為25.7%。
8d5138b5fbc180e50ff4704fa6f6d2a4.jpg (27.37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7-27 10:25 上傳
資料圖:游戲玩家正在玩游戲。中新網記者 張旭 攝
在這個巨大的市場背后,充值抽獎、設障刺激消費只是很多游戲公司商業模式中的冰山一角。中國消費者協會2020年發布的網游消費者投訴報告指出,網游平臺還存在著亂收費、改動已售網絡游戲商品屬性、停服刪檔對充值一刀切處理等問題。
如,某些網絡游戲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以游戲產品的優化、升級等名義,擅自更改已售出的人物形象、游戲道具及其功能、特效。還有平臺自動續費說明提示義務履行不充分,游戲默認勾選自動續費選項,未設置“不自動續費選項”等,致使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扣費。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游用戶群體中,未成年人群體因辨別能力和自制力較低,成為被誘導氪金的“重災區”。“11歲女孩趁上網課玩游戲花掉家人21.9萬元積蓄”,“9歲男孩一個月在游戲里花掉13萬元”,類似因網游氪金而引發的事件被輿論詬病,頻頻登上熱搜。
你玩游戲嗎?有沒“氪金”過?
來源:中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