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的重要手段。今年以來,河塌鄉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不動搖、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勵引導農戶采取流轉、入股、托管等多種方式解決農村土地碎片化、撂荒等問題,加快提升規模經營質量,提高農民收入,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抓機遇謀發展。該鄉興嶺村村支書結合縣委組織部、農業農村局牽頭組織村書記外出考察、學習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經驗做法,廣泛開展民意調查,組織召開離任村干座談會征求推行整村土地流轉意見建議,并立足當前政策和民意需求,制定土地流轉《細則》和《實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自分工和職責,按照“三就一不就”原則,謀劃全村3998.6畝土地流轉的承包價格和面積,按照田地質量來確定股份進行分紅,實現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增加村民收入。
抓落實促成效。因土地耕種具有季節性,為了早日實現整村土地流轉,讓土地“轉”出“新動能”,興嶺村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本著農戶自愿,不漏一戶,嚴禁村干代簽的原則,分成四個小組,深入農戶家中,動員農戶簽土地流轉協議。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發動黨員干部帶頭簽,協助解釋具體政策,力爭早日實現整村土地流轉。面對簽署協議中遇到政策不解的農戶,組織領導專班逐一上門耐心解釋。整戶外出戶,通過微信、電話溝通,允許其委托他人代簽,村級將微信聊天截圖進行存檔。為最大限度提高經濟效益,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采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村級收取投標人100元/畝的保證金,中標簽約者,其繳納的保證金轉為履約保證金,未中標者開標日退回保證金。
通過“支村”兩委的努力,興嶺村實現整村土地流轉,實現了群眾、村級集體經濟雙增收。預計農戶在承包給種糧大戶的基礎上每畝增收50元左右,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約40萬元左右。
下一步,該鄉興嶺村將分兩步實施遠期規劃。第一步,前3年實現“小田變大田”,平整不必要的小田壩、水溝,同樣按照實際承包面積,按時給農戶租金、分紅,讓群眾自愿、放心地將自家田地交由村合作社自由經營。并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全村耕地的土壤質量進行檢測,區分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為做好特色種植業規劃打下堅定的基礎。第二步,聘請安徽農業大學設計專家結合各耕地質量、水利等條件科學規劃村級產業發展及村莊規劃設計,對基本農田種植無公害大米,對一般耕地進行規;、成片化種植經濟作物,對耕地經營、管理采取外包形式,招聘專業人來投資、經營,打造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發展模式,努力建設特色種植業。(通訊員 賀萍)
稿件來源: 河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