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碩果滿園,趾鳳鄉千畝生姜長勢喜人;山洼里、田壟間、村道旁……碧綠、成片的姜葉,讓這里綠意濃濃、生機盎然;拔下一簇生姜,果實鮮嫩壯碩,清香四溢。
1.png (1.1 M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8 10:28 上傳
“今年的生姜長勢好,塊頭大,水分足,霜降后就可以采挖了”。團林村面點組居民劉太和,是趾鳳鄉生姜種植大戶之一。近年來,他在趾鳳鄉黨委政府的大力引導下,每年都要種植6畝地的生姜。
2.png (947.22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8 10:28 上傳
“生姜種植成本低、產量高,平均畝產5000斤以上,利潤十分可觀。”通過大面積種植生姜,劉太和嘗到了“生姜經濟”帶來的甜頭。2020年,他依靠種生姜和給農戶賣生姜,掙了十幾萬元。
老崗村余屋組居民余遠第,是趾鳳鄉的另一個生姜種植大戶。2020年,他家種植了10畝地的生姜,共出產新鮮生姜5.7萬斤,通過電商和訂單業務,都在當年年底銷售一空。
3.png (1020.24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8 10:28 上傳
“過去,我們這里交通條件落后、信息閉塞,每到生姜收獲季節,家家戶戶都是將挖出來的新鮮生姜用籮筐挑到外面去賣,費時又費力,雖然經濟效益比較可以,但因為銷路困難,大家都不敢大面積種植。”年過五旬的余遠第從小就跟著父親走村串戶叫賣生姜,深刻體驗到了風餐露宿帶來的苦頭。談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電商產業建設給生姜產業帶來的變化,余遠第感慨萬千。
據了解,趾鳳鄉種植生姜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居住在大山深處的人們,依托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沙壤土保水保肥力強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家家戶戶形成了種植“老黃姜”的習慣。“老黃姜”是當地居民從先輩手上傳承下來的一個老品種,具有口感脆爽、味道香濃等特點。近年來,趾鳳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等政策的歷史機遇,著力加強道路交通設施、農業水利設施、電力通信設施、電商扶貧產業等惠民工程的建設,為提高當地居民發展大面積種植生姜的積極性創造了各種有利條件。
“現在,我們這兒不但修通了到外面的公路,還修通了到每壟耕地的小水泥路,農戶種植、管理和銷售生姜的成本都大大降低了,大面積種植生姜的農戶比比皆是。”團林村黨支部書記王金龍說。
4.png (929.32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8 10:28 上傳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和百姓增收的基石,我鄉通過做活生姜文章,致力將生姜產業做大做強,讓趾鳳鄉的‘老黃姜’通過電商走向全國。”趾鳳鄉黨委書記張勁松介紹,2020年,全鄉共引導1600余戶農戶種植生姜,其中5畝以上種植大戶240戶,種植總面積2540畝,總產值4445萬元,扣除成本后,每戶人均年收入增加7000元。(通訊員 孫春旺 陳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