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間,宿松縣累計投入民生工程資金98.51億元,其中中央資金37.38億、省級資金15.77億、縣本級45.36億。按年度分別為2016年-2020年分別為14.77億元、16.19億元、21.64億元、22.29億元、23.62億元,是十二五期間投入資金37.7億元的2.61倍。成效主要表現在:
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累計投入23.18億元支持扶貧工作,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如支持貧困村建設特色產業扶貧園140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17600戶;引導和支持21000戶開展自種自養,發展特色產業。支持7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扶持壯大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3個。支持7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137個非貧困村發展資產收益扶貧,對3個深度貧困村進行重點扶持。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042.88公里,縣鄉公路大中修56.9公里;全面實現建制村農村運輸通達工程建設。完成6311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解決11.73萬農村居民飲水問題,通過對全縣22個鄉鎮部水廠進行改擴建、有效改善約22.6萬群眾飲水安全。累計支付17989萬元,用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省內就醫的合規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報銷后,個人年度自付費用在縣域內、市級、省級醫院分別不超過0.3、0.5、1萬元,剩余費用由政府兜底保障。慢性病患者在后個人1個年度內門診慢病合規費用再按80%予以報銷。累計支付2.19億元用于中小學生營養改善,解決27.13萬名中小學生營養膳食補助。對符合政策規定的5106人次一、二級殘疾人,4433人次三、四級殘疾人提供補助。累計為4880人次貧困精神殘疾人患者提供藥費補助;為439人次聽障、腦癱、智障、孤獨癥兒童提供康復訓練;為24人次肢體殘疾兒童裝配假肢矯形器、24人次兒童適配輔具。對符合對象的群體,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407件。培育13個三品一標農產品和對24家生產經營主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推動規模以上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入駐國家或省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探索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區塊鏈追溯應用。
推動農村生活環境改善。累計投入6.11億元支持三農發展,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如完成35014戶農戶衛生廁所改造,垃圾收集轉運PPP項目農村地區全覆蓋,鄉村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農村地區采取集中和分散處理設施全覆蓋,實現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90%。開展21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建設、完成省63個省級中心村建設任務,完成4個市級中心村和44個縣級中心村建設,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建設目標,打造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5座,小型水閘加固新建29座;完成中小灌區改造6個、11.2萬畝;塘壩清淤擴挖1797處;河溝清淤整治530條;完成末級農田灌溉渠系建設16萬畝。累計保障37.8萬戶農村住戶參加農村住房保險;為170.27萬畝種植業承保,為2.29萬頭養殖業承保,保險理賠兌現率不低于90%。全面落實村干部基本養老保險政策,進一步提高村干部辦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比例,建立村干部醫療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補助制度,將村級組織基本運轉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
持續開展創業就業服務。期間投入0.44億元用于創業就業,我縣創業就業得到全面提升。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開發1000個公益性崗位,為各類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托底;開發574個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見習崗位。建設完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個、縣級電商物流配送中心1個、鄉村電商服務站點202個。創建省級農村電商示范村1個,培育年網銷額超1000萬元的農村電商企業1個、年網銷額超100萬元電商品牌4個。實施就業技能培訓6190人次,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培訓企業新錄用人員3200人次,培訓合格率達到95%以上。實施退役士兵技能培訓640人次,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組織職業農民培訓2407人次,其中生產經營型農民706人,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550人,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901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電商人才150人。
保障困難群體生活水平。累計投入41.45億元用于保障和改善生活水平,我縣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如發放高齡津貼5061人次,居家養老服務補貼2800人次。對社會辦和公建民營敬老院運營進行補助。對敬老院床位進行綜合責任保險。對鄉鎮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村級養老服務站運行維護,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36萬人次,在24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智醫助理。推進安康碼在政務服務大廳應用全覆蓋。探索安康碼更多便民應用。有效保障農村低保基本生活16.49萬人次。保障農村特困供養對象4.22萬人次。保障3653人次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權益。實行動態管理、應救盡救,累計救助2328人次。對符合政策規定的38036人次殘疾人給予生活補貼。對需要長期照護的重度殘疾人8352人次給予護理補貼。資助困難群眾參合參保24.57萬人次、直接救助38163人次。為困難職工提供生活救助260戶;為困難職工子女提供助學救助360戶;為符合條件的患病職工提供醫療救助100戶。按規定提高籌資標準,參合率穩定在96%以上;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77%左右。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累計繳費人數158.3萬人,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人員養老金發放率達100%。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人數達88.58萬人,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75%以上。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招收11人;開展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培訓7人次;開展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培訓6人次;開展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培訓1人。免費婚前健康檢查5萬人,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常規免疫接種42.53萬劑次。向符合政策規定的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家庭發放扶助金,保障1907人次。開展職業病危害防治培訓。上報職業病監測信息300條。
推進教育文化事業發展。累計投入8.2億元用于教育文化事業發展,我縣貧困地區教育得到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發展更加繁榮。如實施貧困地區、偏遠地區以及山區農村義務教育小規模學校(教學點)為重點,建設小規模學校(教學點)智慧學校110座,實現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小規模學校(教學點)智慧學校全覆蓋。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4所,幼兒資助8683人次,幼兒教師培訓391人次,提升學前教育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并補助學校公用經費學生數499651人次,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學生數499651人次,補助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學生數55245人次,維修改造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舍面積25.655萬平方米。發放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11498人次、中職學校免學費補助15239人次、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20420人次、普通高中免學雜費9090人次。免費開放24個各類場館。其中: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2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91個行政村完成部署農村應急廣播終端。開展農村演出573場,放映電影9168場次,開展體育活動1146場次,農家書屋更新出版物57300冊。
夯實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19.13億元用于其他城鄉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我縣城鄉基礎設施普遍提升、生態環境整體加強。如推廣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建立健全以市級橫向補償為主的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完成7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新工建設4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完成2個重點易澇區排澇泵站建設,新開工1個。實施16座小型病險水庫加固項目。秸稈還田75萬畝,還田示范片建設2處,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1個,生物質戶用氣化爐100臺,每百萬畝農作物秸稈焚燒火點數低于8個。新建蔬菜農殘快檢系統48套、畜牧快檢系統6套、水產品快檢系統5套;獎補認證三品一標企業30家。建成9個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食品檢驗室,建設4個批發市場食品快速檢測室。加強集中和非集中成片棚戶區、城中村、城市危房及重點鎮棚戶區改造,新開工2982套,基本建成4882套。整治改造老舊小區總建筑面積22.19萬平方米,項目小區4個、居民住戶2042戶。(通訊員 汪波濤)
來源: 縣民生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