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形態威猛,個體碩大,壽命較長,最長命者可達40歲,是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壽命最長的魚……”一塊塊藍色的展示牌上,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一個個長江水生動物的品種名稱、保護級別以及生活習性、分布范圍等。
這里是宿松縣洲頭鄉長江水生動物保護科普基地,基地落在該鄉泗洲村。在進入泗洲村的紅楓大道上,遠遠就能看到一塊塊藍色的展示牌整齊地排列在同馬大提下。科普基地與當地的一家水產養殖基地相鄰,沿湖建設了休憩長廊。24塊展示牌沿著一條水泥路綿延400米,展示牌上記錄著21種長江特有及與當地水域相關的珍稀水生動物。
科普基地從今年6月開始建設,10月中下旬建成開放以來,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詳細專業的科普解讀,吸引了眾多村民和青少年學生前來參觀學習。當地的中小學定期來此開展科普活動,泗洲村還專門配備了講解員,為參觀學習人員做專業講解。
“洲頭鄉長江水生動物保護科普基地的成立,給我們學校的科普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可以讓學生們從課本走向生活,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知識,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今后我們會充分利用這一寶貴資源,做好學生的科普教育。”洲頭中學團委書記余超說。
近年來,洲頭鄉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蓬勃發展的現代農業,充分挖掘當地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穩步推進“一核三線”生態旅游觀光帶建設,不斷加強景點與周邊配套休閑農業聯動,大力發展休閑采摘、觀光體驗、特色民宿等一體化特色休閑旅游業,持續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洲頭鄉黨委、政府始終將發展擺在首要位置,為科學有效利用當地各種資源,促進旅游業發展,該鄉黨政主要負責人多次外出考察學習并邀請專家進行實地調研指導,為洲頭鄉打造全域旅游出謀劃策。
長江水生動物保護科普基地以及規劃中的生態濕地、特色果蔬等科普基地,都是今年5月洲頭鄉黨代會提出的建設項目。該鄉結合地域特征及產業特點,合理布局科普基地,促進“科普+觀光旅游”模式效益最大化,泗洲村正是該鄉距離長江最近且以水產養殖為主打產業的村。
作為“科普+觀光旅游”模式的首次嘗試,長江水生動物保護科普基地通過科普教育的形式,實現了保護與發展的有機結合,為今后建設生態濕地、特色果蔬等科普基地提供了寶貴經驗。
“長江水生動物保護科普基地的建成,既是我鄉貫徹落實長江‘十年禁漁’的重要舉措,也是鄉黨代會提出的產業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今后我們將繼續堅持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廣泛凝聚發展合力,助推旅游經濟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洲頭鄉黨委書記汪勇說道。(全媒體記者羅少坤 通訊員祝吉敏)【2021年11月18日 第A06版】
來源: 安慶日報 作者: 羅少坤 祝吉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