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考慮鎮名對于地方形象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破涼鎮最近在縣委縣政府的同意下公開征集新鎮名。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多方關注。
地處宿松縣北部的破涼鎮,其地名源自當地的一段歷史。據史料記載,明朝時有幾個涼亭很出名,其中破涼亭最為著名,文人常在這里相聚,文化底蘊深厚,忽一日,突降暴雨,破涼亭轟然倒塌,為紀念這座涼亭,當地將破涼的名字沿用至今。
“破涼”與形象
沿用了幾十年的地名突然要改,一時間眾說紛紜。“這個地名已經用得習慣了,好好的改什么名字?”當地一些居民對此不解。“這個名字早就該改了,太影響我們地方形象。又破又涼的,實在不雅。”另一些居民則拍手贊同。
誰提議改名?為什么要改名?
記者聯系了宿松縣民政局負責破涼鎮改名工作的吳少平。他向記者仔細介紹了破涼鎮改名的前因后果。破涼鎮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撤區并鄉時起的名字,當時這個名字來緣于破涼村,而破涼村的名字來自于破涼亭,有比較久的歷史。上一屆縣人大代表曾經提出過建議破涼鎮改名的議案,認為現有的這個名字“又破又涼”,對地方發展不利。此外,之前也有不少老百姓也通過網絡等渠道反映過破涼鎮名字不吉利的意見。
吳少平說,高速公路上曾經設有一個“破涼”指示牌,后來因為覺得影響地方形象,相關部門特地對這個路名進行了遮擋。這一次宿松縣被省里列入調整區劃的范圍。破涼鎮就借這個契機提出改名的要求,得到了宿松縣委縣政府和市民政局的同意,目前還正在征集新鎮名階段。他們也聽到了來自社會上的一些不同聲音。但總體來看,還是贊成改名者居多。
傳承與創新
“說實話,破涼鎮名字這個鎮名挺特別的。2019年央視征集最為奇葩的地名,破涼鎮就上榜了。一個縣城小鎮能進入央視視角,也算值得炫耀。如果改成一個好聽的名字,反而沒有這樣的宣傳效果。”網友“漁舟看皖”建議說。
“其實,一個地方的地名與經濟發展沒有什么必然聯系。把經濟搞強了,叫什么名字都無所謂,沒有必要在這方面糾結做文章。”一位遠在外地發展的宿松老鄉張凡感嘆道。
“因工作原因去過不少安徽的鄉鎮和村子,細數一番,反倒是比較獨特的名字讓人記憶深刻。最特別的當屬蕭縣的鞭打蘆花車牛返村。這個村是中國名字最長的村莊。雖然名字長,但因為發生蘆衣順母的典故,傳承的是孝道文化。讓人印象極為深刻。名字背后有文化遠比‘好聽’更重要。”張凡先生還列舉了潛山市的水吼鎮、岳西縣的響腸鎮、廬江縣的缺口鎮、霍山縣的落兒嶺鎮、六安市金安區的毛坦廠鎮等,潛山市水吼鎮還有一個割肚村,岳西縣青天鄉有一個老鴨村等等,都讓人久久不忘。
鄉鎮改名其實大有講究。宿州市的大澤鄉鎮因為陳勝吳廣起義而得名,一度改叫“西寺坡鎮”,后來又恢復大澤鄉鎮的名稱。安徽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的工作人員表示,鄉鎮更名需要一套嚴格評估的程序,并上報省委省政府經同意后才能批準。
“地方政府想通過改名進一步發展經濟,這個想法首先值得肯定。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一些有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地名不斷消失,一些地名文化遺產面臨被破壞、被遺棄的危險,亟需搶救和保護。既要傳承、保護和弘揚優秀的傳統地名文化,也要發揚光大地方文化,以此推動招商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安徽省村社發展促進會會長聶蘇對此表示說。
來源:農民日報社駐安徽記者站站長 楊丹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