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時間,1000萬元的貸款資金快速落袋,“園區貸”通過銀、擔、園區三方協作,精準解決了安徽均益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資難題。這樣的故事在江淮大地并不新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正在不斷增強。
近日,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印發《安徽省“十四五”金融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5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左右;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超過9萬億元和8.7萬億元;保險深度達到4%、保險密度達到3200元/人;上市公司數量較“十三五”末翻一番以上、質量上臺階,直接融資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b4c15e2dab5847f8a611227c1b042d73.png (8.48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2-16 09:10 上傳
規劃提出,要做大做強現代金融機構體系,大力招引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來皖設立分支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戰略投資者入股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爭取各類金融機構總部在皖設立理財子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專業投資子公司及功能性總部專營機構和創新業態,搭建總分行、母子公司、條線間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總部集團內多元牌照、組合工具、多種產品優勢,帶動信貸、理財、信托、保險等各類金融資本在皖聚集。在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方面,提出推進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深化自貿試驗區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更大力度推動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及金融對外開放合作,加速打造多層次金融改革開放新格局。
為進一步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規劃明確實施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金融助力綠色低碳發展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優化、科技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五大工程”,調整優化地方金融體系和融資結構,構建地方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等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實體經濟體系。在壯大多層次資本市場“安徽板塊”體系方面,規劃提出,推動企業股改、上市掛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擴大債券市場規模、強化省區域性股權市場“塔基”功能、大力發展私募基金、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和構建資本市場服務平臺等舉措,深化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更多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擁抱資本市場、借力資本市場,不斷強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三地一區”建設功能。
此外,我省還將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金融風險防范處置,打造“實時監測、主動識別、深度分析、及時預警”的全鏈條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加強科學審慎監管,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序擴張,推進金融規范創新發展,營造更加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何珂)
來源 | 安徽日報
|